第55章 大明的规矩
老三赵王朱高燧闻言,心中一喜,心想着这次自己的好侄儿朱瞻基,在中都立下的功劳,经过和阿鲁台的献俘队伍这么一闹,大概是要功过相抵了。
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敢暗示一下,自己在朝堂上的助力们,稍稍的来那么一下添油加醋。
这些年,他算是看清楚了。自家老大哥虽然长得不如自己好看,不如自己苗条,但老大主持朝政这些年,也算是中肯。
老大他是扳不倒了,但要是能将他们家那位大宝贝孙子皇太孙给乘早按下去,大概老大也就无望了。
到时候……
嘿嘿嘿~
不知不觉,朱高燧的脸上也露出了一喜悦的笑容。
老二汉王朱高煦没有像老三一样,他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站的离自家老爹最近的老大朱高炽。老大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双手垂拱合十,眼帘下垂,好似又睡着了一样。
今日这个问题上,朱高煦并不打算插手。他是大明的汉王,也是大明的将军,那阿鲁台是老爹的手下败将,也是他的手下败将。
对待手下败将,何须将面子!
瞬间,那礼部官员心中一惊。
纪纲出班,同样是先看了一眼那礼部官员,然后回禀皇帝:“回陛下,凡带刀觐见者,已谋逆论处!”
“宣和宁王入殿觐见!”
所有人都知道,皇太孙殿下来了!
那礼部官员,顿时是脸色铁青。
他没有喊阿鲁台的名字,却是喊得王爵称号,便是暗示对方,他是大明的臣子。
这是要硬钢到底了!
唇红齿白,朱瞻基眉眼看向那礼部官员,再次发问:“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阿鲁台为大明的和宁王,我提点和宁王竖起大明龙旗,有何过错!紫金城城,皇家重地,天子面前,无令何人安敢带刀觐见!大人此番不解,究竟是何意思?是觉得和宁王不是我大明皇帝陛下亲封的王爷?还是觉得,任谁都能带刀觐见,至我大明皇帝陛下于危险之中?”
众人寻声,这才发现竟然是皇太孙朱瞻基,这个时候又开口了。
朱瞻基看了眼吕震,然后对阿鲁台说道:“和宁王,大明的规矩都听清了吗?”
不过他也反应机敏,立马开口道:“陛下,此次和宁王更是亲自押送俘虏进京。太孙无端阻拦,与礼不合!且说这草原上的习俗,那都是刀剑不离身的。太孙无令无由,便强行下了和宁王等人的刀剑,有失大明皇太孙的身份!”
朱瞻基一袭长衫,昂首挺胸,器宇轩昂,如在座诸位读者老爷一般。
这是正经事情。
朱棣却已经是喜笑颜看:“看着没瘦就好!说说,中都这次怎么样?爷爷可都是听说了,你以身犯险引出那些个乱臣贼子。这等事情,往后不许做!”
正是这时,奉天殿外面传来声音。
皇帝依旧是面无表情,如同画像上的远古三皇五帝一般,帝王之色,庄重威严。
包括阿鲁台在内,所有人都心中一紧,不知道这位爷又要做什么了。
阿鲁台大马金刀,跨过殿门走了进来。在他的身后,是两名锦衣卫押着一人。
声音一直传到了奉天殿外。
朱棣同样在观察着自己的朝堂,老大是不可能说话的,老二老三大抵也不敢胡乱开口。
既然是大明的臣子,那就要受大明的规矩。
献俘,自然是要给皇帝陛下亲眼看看的。但那么些个俘虏,也不可能都带了过来,出个俘虏代表即可。
这是大明展示国朝威严的时候。
然而,朱棣的目光只在他身上逗留片刻,就立马移走,看向对面沉默不语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满朝堂的人,只见那礼部官员双腿一软,便重重的跪倒在地,霎时间满头大汗。
于是,朱棣的目光很自然的看向了那开口弹劾朱瞻基的礼部官员身上,礼部官员心中一喜,他总算是让皇帝注意到自己了。
大抵就是个记忆超群,但会阿谀奉承、胆小怕事的人物。
这声音很熟悉。
此时朱瞻基发问,吕震立马回答:“太孙,朝廷礼仪,凡外臣觐见,需行跪拜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