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朕,震慑一切不臣之心
皇太孙对文人阶层的不满,光明正大的公之于众。
对武将功勋,校尉官兵的拔高和厚重一览无余。
午门内外上下,无论是锦衣卫,亦或是城墙上的亲军禁卫,皆是热泪盈眶。
皇太孙记得他们的功绩,记得他们的同袍战友,在那千里之外的边疆苦寒之地,为了大明盛世抛头颅洒热血。
这一刻,他们恨不得请命出征,为了大明朝,为了皇太孙,扫清四海蛮夷贼子。
虽死向前!
视死如归!
朱瞻基在静静的等待着,等待着这些年轻士子们的答案。
他的目光,在身边四周的武将官兵身上扫过,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大定。
“本宫今日在这里与你们承诺,待京中诸事平定,本宫便领兵南方与尔等汇合。届时,本宫之背后脊梁,交托于尔等,本宫当率领全军,冲锋陷阵!”
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赴城门口,在亲军禁卫的帮助下,将半个身子探出城墙。
皇帝是让他们去军中,也给了官身安抚他们。但内阁却还听出了别的意味。
武夫?
待幼军卫补齐兵马,便让齐子安带着他们即刻南下,镇守柳州府继续操练。”
罗向阳、燕南飞二人点头应下,目光却是有些闪烁。
只不过,年轻士子们不知道。
上千人整齐划一:“我等领命,誓与太孙冲锋陷阵,扬我大明国威赫赫!”
如今再看,可不是还要器重我等,更是说出要将自身后背交托给他们的言论。
“圣喻。”
反倒是内阁的几位,面有戚戚,心中越发的不安。
抓住了枪杆子,便抓住了一切!
天下纵有震荡,自有大明忠心耿耿的战争机器,替皇室、替他荡平一切!
士子们陷入了艰难的选择。
内阁四人思绪急转,一时竟然也不知皇帝陛下,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然而,他们没有等到这些援助。
罗向阳、燕南飞二人见状,也挥挥手,下令先前还围困着士子们的锦衣卫官兵撤开。
朱瞻基从高处调下,到了二人面前,低声说:“给五军都督府和神机营递个话,既然皇爷爷允本宫组建幼军卫,自然是要满员五千的。
圣喻完毕,掌印太监不给任何人开口的机会,身影便已经消失在城门楼上。
皇太孙也不是那般的冷面无情,当真是要将他们统统打入锦衣卫昭狱。
午门上,人影晃动。
皇帝的意思他们也听清楚了,太孙殿下的幼军卫,就算是去南方走一趟,凭着太孙的地位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掌印太监继续道:“朕起于军中,朕震慑四海蛮夷贼子。朕便想着,若尔等皆如朕一般,朕之大明当可万世长存。今太孙年长,朕为太孙建幼军卫,尔等便是幼军卫校尉官兵,可持火铳火炮,亦可金刀铁马,为太孙,为朕,为大明开万世太平。朕今日授尔等正七品承事郎,朕等着尔等凯旋归来,金榜题名之时,你我君臣同饮一杯庆功酒!”
便是那翰林里头的状元郎,也只能是金榜题名之后,才能有一个官身而已。
啥叫‘朕起于军中,朕震慑四海蛮夷贼子’?
这话调转回头,自然也可以说,皇帝同样能如同震慑四海蛮夷贼子一样,震慑大明内部的一切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