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于老爷又回来了
歙县从昨夜一直紧闭到天亮的城门,悄无声息的放开了一道口子。
自然是没有五县聚集的城门。
有徽州府官差小心翼翼的踏出城门,消失在茫茫山野之间。
徽州府的好女婿,已经站在城门口上,高声的大喊了起来。
意思无非就是,歙县县令劳心劳力,终于是查清楚了事情缘由。
歙县县尊大人说了,歙县‘人丁丝绢’之事,早就在五十年前定下来了,歙县也已经交了足足五十年。
断然是没有再让徽州五县均摊的想法。
县尊大人又说了,前些日子流传出来的风言风语,都是那个外地来的傻缺书生,为了博取名声这才胡编乱造出来的。
县尊大人现在正在县衙里头生气,都是因为那该死的傻缺书生,挑拨歙县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去和同为徽州府的五县父老乡亲们作对。
不信?
百姓不识斗字,半天的功夫,才纠集了一伙伙的乡亲们,总算是勉勉强强将公文上的字,给认了个七七八八。
府尊大人还说了,他已交代五县官府,乡亲们回去后,凡是家中有亲人此次身故,便可领取十石粮食,五两纹银。
官兵们心领神会,取了一个箩筐过来,将文书塞进去,便从城墙上小心翼翼的给吊了下去。
他高举着手中加盖有歙县官府大印的公文,不断的招摇着:“父老乡亲们,你们都看看,这便是刚刚歙县县尊亲笔所书,陈情此次事件的公文,上面可是清清楚楚盖着歙县官府衙门大印的!”
徽州同知,这位徽州府的好女婿,站在城门楼上,深情款款,感同身受,极尽权力的劝勉安抚着他治下朴素善良的父老乡亲们。
府尊大人说了,他现在要在府衙里头,为那些父老乡亲们祷告。
城外的五县百姓,已经走到了城墙根下,一幅幅的担架,明晃晃的暴露在徽州同知的眼底,让人不禁有些心惊胆战。
但,也有人在质疑,怀疑从官府嘴里说出来的话,到底有几分是真的。
正在思虑,该如何劝退底下那些贱民的徽州好女婿,脸上一喜,连忙接过公文。
人群开始松散开来,开始退离府城城墙。
“府尊大人感念乡亲们厚爱,却不想造成如此伤亡。
找不到是不是?
徽州府地形崎岖,山高路远,你们自发来府城瞻仰府尊大人。
他正正脸色,吐了一口气,重新暴露在百姓面前。
一杆‘新’字旗,紧跟在一杆‘幼’字旗后。
天底下还有比府尊大人更好的官吗?
如今,最让他们牵挂的‘人丁丝绢’之事,也终于得到了官府的肯定,不会均摊到他们头上。
正是这个时候,已经有府衙的小吏,从城中赶上城墙,手中拿着一张加盖了歙县大印的公文,递到了徽州同知手上。
在城墙上看不到的地方,弓箭已备,檑木滚石成堆。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善良的官府老爷们都替他们想好理由。
什么?
你们说你们死了人?
他们,有着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最为直扑的生存智慧。
几乎一整日的折腾,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
我们绝对不是来闹事的!
他虽然方才没有一句话提及自己,反倒是句句提及府尊杨安平。
然而月黑风高,你们脚下打滑摔下山崖,这件事情能怪到歙县和徽州府头上?
也算是徽州府,对乡亲们的一点安慰。”
于是,彻底的松了一整口气。
城墙内外,却是突然闻听一阵连绵不绝的马蹄声,从地平线下传来。
竟然是让五县百姓,一时找不到任何离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