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此乃倭寇首级
夏日蝉鸣。
满天满地的金黄。
沟通大明南北的千里大运河,两岸杨柳依依,绿水碧波。
从两岸水稻田里,有沟渠连通到运河边上。
潺潺细水,从水稻田里,流入到运河之中。
这是夏收在即,水稻田需要清空积水,承接烈日的暴晒,为最后的成熟收割做准备。
而这条功在千秋的运河,年复一年的,发挥着它那卓越的功效,被万世之人称赞。
然而,它的建造者,却背负着万世骂名。
得了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谥号。
亦如始皇帝,焚的是鬼力乱神、邪典祭祀的书籍,坑的是那些妄图颠覆大一统的人。
万高静默无声,转移视线,看向已经弯腰,想要抬起戴围的皇太孙。
他看了一眼万高的巡盐御史队伍,缓声道:“万大人也是要回江都?”
执掌两淮盐务监察之责,却不早早入城面见太孙,却因为手头上的公务,耽搁到现在。
面无表情的,现如今依旧是扬州头等魁的锦官小娘子。
前方的官道上。
被激起的百姓们,拿着石块,提着脚。
很不同的一个文官啊。
不时,队伍前,以及边上,有数支小旗挥舞了起来。
皇太孙,终于从扬州府衙里,走了出来。
说请见,没有问题。
叶英发露出一抹笑容,微微抬手,对着远处的万高示意。
江都城就在眼前,不过三五十里地,按着现在的速度,天黑落下城门前,他就能入城。
朱瞻基含笑,放任这些百姓此时的行为。
他与前面的皇太孙,差着一步距离。
英姿飒爽。
此时,眼看府衙里的大人们都出门了,所有人闻声而动,一同往城外赶去。
“大明扬州卫,指挥使戴围,斩杀三百倭寇,携敌首而归!”
随着一人而起,无数的百姓,应声响应。
说完,他看向御史大人。
搬着那些旁人不敢靠近的箩筐,就冲到了官道旁。
从江都城而来的两淮巡盐御史衙门的差役,到了队伍前,翻身下马,一个健步到了万高马前,单膝着地,手捧着一卷文书。
如今,两淮盐商给出了选择的答案。
万高便如那些百姓老农,没有多少分别。
万高的心中有些急躁,也有些不安。
叶英发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近处,而是眺望向城下的扬州卫军阵之中。
不知自己入了城,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身为本地官府,扬州府是要出城迎接的。
被护在队伍中间的几人背上,背着个大包袱,鼓鼓囊囊的,却让人看不出是什么。
却被一句四字,给按上了一个暴君的名声。
他有心提醒,要压制民意,谨防场面生变。
竟然是月前,前往扬州东北部,迎战侵犯大明海岸百姓倭寇的扬州卫。
队伍的速度,也逐渐缓了下来。
大伙儿一早就等在家中。
朝廷要两百万两,两淮盐商给三十万两。
那魁梧大将,眯着眼看了一会儿万高,放在提马上前两步:“本将便是扬州卫戴围。”
一阵铺天盖地的马蹄声。
指挥使戴围,带领军中将校,快步上前,单膝着地,面朝太孙。
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坚守被证实了的优点,也要及时革除腐朽的弊端。
“臣扬州卫指挥使戴围,参见皇太孙。”
他所想的,与当日叶英发在转运司衙门里想的,一般无二。
扑鼻的血腥味,瞬间布满整个城门。
百姓们已经控制不住了。
狠狠的践踏在这些倭寇的首级上。
皇太孙如今在江都,身为宗室,更是代表朝廷在两淮公务,自然也是要一同迎接的。
来人同样是骑着马,腰佩着快刀,挂着一块两淮巡盐御史的衙门官牌。
他也看到了皇太孙,以及扬州府的人。
戴围微动,顶着血红的双眼,抬起头迎上太孙的视线。
对面,一员魁梧大将,甲胄之上还带着斑驳深红。
万高长叹一声。
邓永新的姿态放的很低。
万高队伍里的差役,眼看着大军速度不减,赶忙纵马上前,高呼呼喊着减速。
知道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于是这位师爷,才有此一说。
军阵中,诸多扬州卫官兵走了出来。
“两淮巡盐御史万高,万大人在此!”
“万大人,江都城消息,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门,前几日召集两淮盐商,已替朝廷募捐三十万两白银,供给南疆大军征伐。”
周围的百姓,心中热切,脸上厌恶,沿着鼻子稍稍后退,却又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倭寇究竟长什么样子。
“今,扬州卫不负皇恩,斩杀倭寇三百余,尽驱贼子,还我扬州安宁,请太孙审阅倭寇首级!”
似乎是官府宣传的到位了。
上千人的大军,军容整齐的开停在城门下。
扬州卫并没有给叶英发留足思考的时间。
他却没有松手的意思。
军中,有官兵通传。
这是戴围对万高的认识。
……
一旁的邓永新,听着太孙的话,心中嘿嘿一笑。
领头之人,身穿一袭青袍常服,面目黑黝,手掌生茧的七品小官儿,如同农夫一般。
万高赶忙道谢,指挥着衙门差役,进到扬州卫的队伍之中。
百姓里头,已经开始转变口号。
说不得就是一场试探。
看清了来人,挡在万高前面的两名差役,赶忙向着两侧,让出中间的路来。
说完,他不再看叶英发,转头看向已经升起一道浓烟的官道。
“三十万两?”
朱瞻基松开了手,径直走到那一个个的箩筐前。
众人静候在侧。
身后差役们背上的,可是有不少,能开展话题的东西。
整个队伍不由一紧,两名差役,驾着马从后面冲到了前面。
扬州卫指挥使乃是正三品。
叶英发脸色微变。
“御史大人!”
是盐商真的没有钱了吗?
戴围是个彻彻底底的武人。
另一位师爷,赶忙上前,拉了一下同僚:“三十万两虽能支撑南疆征伐,但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是扬州知府邓永新领着的一干扬州官员。
在他的身边。
随皇帝靖难,历经两次北征,因功获封,镇守扬州。
戴围似乎有些倦怠,尽管是昂首挺胸,但却不太精神。
大军的速度,在一节一节的降低下来。
按着御史大人的话,说到底,皇太孙来两淮募捐。
……
国朝如今,虽然是文官当国,但文武之间还未彻底不等,品级任要遵守。
皇太孙在朝堂上,掷地有声的两百万两,上上下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
万高目露疑惑,看着凯旋却行色匆匆的扬州卫,少顷后松了一口气。
三十万两,能撑到夏收。
如今,国朝上下,对南疆征伐,皆有关注。
他抱拳抬手:“万某,提前为戴指挥使贺,扬我大明国威,护我大明百姓!”
永远没有完美的制度。
两人一组,提着一个个箩筐。
平坦得直通地平线。
“下官未想到,太孙如此重视扬州卫得胜,竟然会亲自出城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