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7k+】
随着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转运使叶英发被太孙诛杀的消息,在江都城中流传开后。
忽然一瞬间,整座城都安静了下来。
扬州卫官兵,依旧死死的把守着各处城门。
放着寒光,冷冰冰的长刀,让闲杂人等不敢靠近,更莫说那些心怀叵测之人。
城中,锦衣卫和太孙亲军幼军卫,四处缉拿抓捕,被王博厚供出之人。
各处,不时有震天的冤屈响起。
无用。
锦衣卫在哪里都是一张冰冷无情的脸。
幼军卫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在鄂宏大的军报之中。
先前,还有人因为,在皇太孙的威迫下,做着几乎等同于散尽家财的捐献,心中还有些怨念。
以上,都不过是情理之中的政策。
邓永新同样安静的等待着,外面的枪声很响,他却有些想放怀大笑。
“外面的动静,听得可清楚?”朱瞻基平静询问。
丁志明、张建白。
一旁的邓永新,看得是心神荡漾,神往无比。想着他什么时候,才能让这些往日里眼比天高的盐商,如此对待自己。
如今和以后的南疆,朝廷打算怎么做。
桌面上,发出的敲击声,却是徒然急促了起来。
他们的身子,便应声颤动着。
手掌,拍在了桌面上。
就算是后世,食盐被垄断,但价格可谓低廉。
顺带着,还借孔彦缙,震慑了一番扬州士林清流名儒。
虽不比状元地的江西,但出身徽州的两榜进士,从来不会少。
卖不出的宅院里。
一个个词句,吓得在场的盐商们,惊慌不已,不由大呼邀天之幸,方才及时投诚。
锦官的思绪很复杂。
随着问题被问出,所有人停下了讨论,看向朱瞻基。
这些执掌一方富贵的两淮盐商们,一个个双手捏在一起,脸颊紧绷,不敢吱声。
已经有半个时辰了。
按着鄂宏大的军报,明军已经和不愿投降的缅甸宣慰司彻底开战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
哐当一声。
他接着说:“朝廷会在南疆推行开垦,鼓励内地百姓、商贾、士绅、权贵,移民南疆。自收服南疆之日起,五年之内,免除一应赋税。”
“启禀太孙,一十八名,勾结倭寇之两淮盐商,反抗者皆已伏诛,余者皆被下狱。两淮巡盐御史万高,正带人在各处查抄。”张天掷地有声,将如今城中的情形,传递到在场每个盐商耳中。
这比最开始的条件,要更加的富有诱惑力。
总结为三条的讲话,让在场的盐商们,不由的皱起眉头。
他们正在商谈着事情。
就算是他们,手握庞大的盐引,也会掺杂着私盐贩卖。为什么?因为私盐不用交税。
至于说朝廷仁义。
也很近。
在后,便是方才出声的,皇太孙。
朱瞻基闻声看过去,认出此人乃是浙商黄淼,于是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
没有真正两军对战的机会,如今抓捕罪犯,权当练手了。
皇太孙的话,很容易明白。
三十八个脑袋,整齐划一,点起头来。
两淮是块大肥肉,朱瞻基的计划里,并没有要将整个两淮盐务,收归己有的想法。
“……”
他们是徽州出身,身为徽商,这一年里,对徽州的变化很是清楚。
朱瞻基皱了一下眉头,但不好在一众盐商面前表露。
勾结倭寇。
南疆诸省,当全心全力,恭迎诸路大军。”
肥胖盐商此时已经是满头油脂冒出,急的两手在脸上胡乱的擦着。
在北线,黔国公府。
大明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
朱瞻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没有对徽商,进行过多的打压。
一旁早有准备的邓永新,已经拿着账本上前,小心的放在了朱瞻基面前。
便同时起身。
利益的分配,从来都是惹人心动的。
这一枪死的是谁?
那一枪死的又是谁?
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目标。
终于,朱瞻基说出了真实目的:“朝廷,对私盐打击之决心,坚定不移!两淮私盐横行,往后需交付于尔等,一应缴获,皆归尔等。然,两淮盐引一应赋税,务必按量照律缴纳。盐价,朝廷会给出一个底线,百姓有盐可吃,尔等有钱可挣。”
“三十五万两!”
朱瞻基脸上露出微笑,淡淡的看了起身发言的黄淼一眼。
这是在为其铺路。
手握两淮盐务份额分配之权的邓永新,能从中增强多少的权势,就要看他自己的智慧了。
三百三十六万两。
在扬州知府邓永新的注视下,笔直的坐在桌前,目不斜视。
一个人是做不成事情的。
朱瞻基再次开口:“知道外面的动静,是在做什么吗?”
邓永新更是离开位置,殷勤的走到了朱瞻基身边,想要抬手扶住其手臂。
身为锦衣卫镇抚使,罗向阳掌握着诸多南疆的军政情报。
黄淼脸上一喜,抱着拳回道:“太孙所言,打击私盐、制定盐价、遵守盐课等事,草民深以为然。
人们,安静了下来,越发的看不懂,皇太孙的言论,先前还在手两淮盐务、朝廷盐课,转眼后又开始提及南疆征伐、南疆土地。
严格盐课税赋。
南疆的利益,朝廷打算怎么分配。
从尚未发出的上百万两钱粮之中,划拨部分,筹措草药、军械等,一并送去。
于谦走上前。
眼下,朱瞻基给出了解决办法。
应该就是对着他们放的吧?
应当是的!
两淮盐务空去份额的分配,朱瞻基交给了邓永新。
但在后勤、在支援上,他在尽最大的力量,保证南疆的征伐大军。
命交趾、广西等地,不得贪墨钱粮,违者,锦衣卫可就地处决。
可能会干净吗?
干净人,就做不得盐商的生意!
朱瞻基轻笑着:“但本宫想啊,两淮这么大,总是要有人办事的是不是。我听说,外头那些人家并没有抄出多少银两来,按照账册,似乎都送给了那些该死的倭寇。也难怪,他们上次给南疆捐献钱粮,只有那么一点……”
以王博厚为首的,两淮之地勾结倭寇的盐商,他们手中掌握着多少盐引?
自从南疆一战过后,幼军卫内部上下,纷纷立功心切。
这一次,朱瞻基没有让这些人回答。
在叶英发被击杀,曹礼自决、王博厚身死,城中各处不断响起的枪声,多重冲击下。
不少人,更是开始出声,谴责以叶英发为首的,两淮贪官污吏、叛国奸商们。
她目光复杂的看向眼前,这群将两淮颠覆的男人们。
现场的人,相互默默的对视眼神。
暂时的小了下来。
国公府上嫡系,已经出现了伤亡。
按照鄂宏大的军报,眼下的南疆,已经进入到两军对持僵持的阶段。
“扬州士林清流,名儒大家们,正在起草文章,向北巡行在和朝廷,证实两淮盐务腐败,地方士绅勾结倭寇之事。”
打击私盐。
百姓用盐艰难,我等同样身为大明子民,有责任,也理应出一份力。
伏诛。
……
为什么会这样?
唯有最后一条,才让黄淼等在座的两淮盐商行动。
连带着,邓永新也心颤了一下。
可是,如何作答。
两名头号马仔,眼看着在场之人,已经有些意动,但却还未坚定念想。
甚至于,他都已经无心,去想两淮盐务上空缺出来的份额。
眼前的三十八名存留的两淮盐商,是朱瞻基选出来的,将会参与到,下一场两淮盐务利益的分配之中。
手指轻轻的敲在桌面上。
只见朱瞻基抬起双手:“今日,本宫就与诸位交底,南疆势必会增设三至四个新的布政使司,开垦土地,开采矿藏,开发山林。朝廷不能面面俱到,这些事情终究是要放出来的。
朱瞻基抿着嘴,眼帘下沉。
朱瞻基移动脚步,坐在了先前邓永新的位置上。
朱瞻基摇摇头:“本来,按照律法,这些事情,总是要送到朝廷去头去的。两淮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都干干净净的吧?”
要是不拿出更多的钱,那就是和倭寇有勾结,因为你们的钱也都拿给倭寇了。
“一百三十六万两,押送南疆,交付有司。”
就算是今天,他将税赋,增加十倍,看似朝廷盐课收入也会增加十倍。但那些食盐,到了百姓手中,只怕就不是十倍的增长了。
甚至,不好闹出过,百姓囤积的食盐,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笑话嘛。
他看了一眼几张桌子:“邓知府,上茶吧!”
哪怕他是皇帝。
三十八名盐商,整齐起身,转身合手微微弯腰低头,面向皇太孙。
朱瞻基眉目一凝,顿时看了过去:“这位,是要作甚?”
身为徽商代表的,丁志敏、张建白两人,也同样明白。
“五年之后,开征赋税,夏秋两税,与内地同等。商税按净利征收。”
南疆诸宣慰司,都在做壁上观。
这是要增加盐课税赋?
不怕私盐越发兴盛?
在场,有人暗自怀疑,怀疑朱瞻基究竟是想要作何种安排。
技战术上的事情,朱瞻基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
“如今,南疆征伐如火如荼,有朝廷支援,届时必将平定。南疆的土地,本宫相信,诸位也都打听过了。”朱瞻基扫视众人,沉声道:“物产丰富!种类繁杂!”
诛杀叶英发,打击那一十八名叛国奸商。一是为了肃清两淮盐务,二是为了增加两淮盐课税收,三是为了重新划定利益分配。
眼看着太孙定性,众人眼下最大的威胁被剔除,现场不由的响起一片出气声。
“十五万两!”
广西靖江王府,靖江王的儿子,亲自领兵,在后方的千里之地来回巡视,准备镇压任何的动乱。
叶英发被诛的消息,太孙亲卫朱秀,已经告知她了。
商税按净利征收,徽州府已经给出了答案。
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于谦和张天。
原是这和风阁里,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并没有上茶水。
黄淼早就心动,但还是想要眼见为实,亲眼去看看南疆,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
“禀太孙,我等该如何报效朝廷!”早有准备的丁志明,随即开口。
“本宫已建言,朝廷在各地船厂,打造新式运输海船,届时将会专司往返南疆与京师。”朱瞻基解释着,将运输问题首先解决。
国公府,悲怆不已。
一下一下的附和着外面的枪声。
言语之中,能听得出是南疆,是这次皇太孙来扬州,一切的根源。
为南疆筹得钱粮,将两淮盐务化为基本盘,控制盐价,引诱商贾前往南疆。
说着,他停顿了一下:“这第一件,便是证明,在座诸位,与叶英发等犯官罪臣、叛国奸商,并非一伙的。”
五张桌子,三十八名两淮盐商。
“太孙,不知叶英发等人……”安下心来,有人小声开口。
今日的于谦,身穿幼军卫军袍,腰间别着一把军刀,显得甚是英武。
但等到他们赚到钱后,又会带着财富回到徽州。
南疆征伐的诸军,在雨季到来之前,就在做着防火烧山的事情。
“草民惶恐!”
按着皇太孙的意思,他们便有了先行垄断南疆各门应声的资格。
五味杂陈,混杂在一起。
人人听得都是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