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我们牵着手一起去建设大草原
第一更!
……
连着三天。
朱瞻基一步没有踏出过自己的书房。
如此,才算是将三个情感脆弱的女人,给彻底的安抚住。
弄走了三人后,朱瞻基又开始陷入担忧之中。
在东宫,他能以一当三。
可南疆那边还有一位。
那可是一头猛虎。
以一当百!
张辅当即轻笑着开口道:“往后我大明九边将士,能够安稳的睡觉了!”
山川坛旁边的十字街口,是应天城外水泥路的修建起点。
这是等下,要让老爷子亲自铲一锹水泥,放到模具里面的。
又过了十多日。
兵部想到的是,水泥路的便捷,各地可能发生的民变和叛乱,将会被朝廷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兵马镇压。
他询问道:“如此规模,耗费如何?”
这是他们从未见识过的道路建造方式。
在后面,足够品级伴驾的官员们,紧随其后。
工部、礼部都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路的两侧,是一名名身穿麻衣的南疆战俘。
他们有感于,在南疆对大明的侮辱,对大明军人的伤害,所以他们自愿前来大明恕罪。
按照流程,他们要在现场观看一会,好对新式水泥路的建造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才是回城。
同样是皇太孙的手笔。
好日子,大吉大利。
在皇太孙的提议下,朝廷为了表示对新式水泥路的重视,特意弄了一个开工仪式。
得益于道路两侧的横幅宣传。
水泥块很是坚固!
所有人,似乎都看到了,大明往后的道路,将会千百年不腐,牢固无比,就如同大明的江山社稷一般。
……
水泥的事情,是太孙提出的,日月堂出的整套方案,户部出钱监督,工部具体实施的。
这边极大的拖延大军的战略部署。
在以往,最好的道路,便是宫中用石块铺设的道路。
正阳门外,已经是无数禁军把持。
这时候,有战俘开始下到路基上的水泥里。
徐景昌压压手,示意朱广稍安勿躁,他换了口气接着说:“宋大本提到,太孙对草原的意见,乃是在关键之地,以水泥修建三尺长宽高的水泥块,且每一个间隔三尺,交错排列,如此用以阻拦北元余孽铁骑之威。”
旁边,无数早早就聚集起来的百姓们,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朱瞻基眼疾手快,将备好的铁锹送上:“陛下。”
朱棣看着精心准备的小机关,脸上笑意浓郁。
朱棣缓缓退下。
户部的官员,想到的是,这些水泥路的建成,会对赈济灾情、收取赋税等国朝钱粮事物,起到多大的推动力。
“大概……还有两年……”朱瞻基尽量缓和的说着,生怕让这群还沉浸在幻想之中的军中悍匪暴怒。
现场再次响起震天欢呼声。
这厮好不要脸!
……
万古长存!
这是要抢活了!
为大明基础道路建设,自愿无私奉献的三万南疆土著,被带到了石山矿场,带到了水泥烧制工坊,带到了应天境内各段已经划分好的路段上。
看台上,无数的官员,看得兴起。
这是为了让水泥浆和石块充分的混合,保证道路质量的。
因为皇帝当日在重阳宴上的口谕,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在应天城并没有逗留几日,就被催促着赶往南疆。
这里离着皇城近,老爷子抬抬脚也就过来了。
还是最关键的一点。
朱瞻基一愣,迟疑的看向众人。
就算是最为正经的张辅,也不由抬起手指着柳升:“你这厮,要不要我等去陛下那里,替你求个工部的差事做做?”
远在南疆,身处军中,一战刚歇,浑身染血的鄂宏大浑身一颤。
“五军都督府该去信鄂宏大,要他另外收缴俘虏,送往九边,为我大明将士建造更加坚固的戍堡、边墙、陷阱。”张辅在军中一直有爱护百姓的名声。
左右都督们,此时的目光格外的闪耀。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带领大军,在野外安营扎寨了。
没有想象力的官员,就不应该去当官,而是应该扛着锄头,脱掉靴子,走进泥地里,做着不需要任何思考的农活。
当路基上的水泥被充分搅拌之后,就会有人开始拿着一根横跨整个路面模具的铁板,小心翼翼的从头开始,将路面刮平。
上面书写着各式口号标语。
等到快要凝固的时候,才会有人拿着铁耙,在路面上划出一道道防滑槽来。
“三尺长宽高的水泥块?交错排列?”最为稳重的朱勇,在沉吟着。
而坚固程度?
工部那边,前几日已经拿了不少凝固后的水泥块到朝堂上,与一众朝堂同僚观看。
徐景昌看了眼朱广,笑笑:“前几日在内阁走动,为了沿海倭患一事,去了趟户部,见着那宋大本在场,两人正在讨论这水泥使用的事情。”
到最后,朱瞻基也没有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只能是暗自决定,最近到了要加强核心力量锻炼的时候了。
一支庞大的俘虏队伍,由南边缓缓进入应天地界。
到了路口,皇帝从銮驾上走了下来。
他们在窃窃私语,不断的有新奇军事论点,被不断的提出。
在场众人一愣。
但是,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却是惊人的。
征战之时,不可能永远都是在城池之中,在野外的时间其实要远远超过在城池中。
……
在尾部,有一个闸口,闸口下面是一个小斗,只要打开闸口,马车里的水泥就能流到小斗笠,方便皇帝陛下用铁锹铲起。
水泥路实在没什么好看的,这玩意,在后世不过是乡村小道的原则而已。
需要时刻对每一件发生的事物,保持着足够的联想能力。
皇帝大发宏愿。
安远侯柳升在一旁听着几位前辈大佬们的交谈,默默开口:“若是……本侯自小喜爱营造。此等繁琐之事,届时可交于本侯操办,诸位大可整军备战。”
甚至于,百姓们开始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在南疆老家过不下去了,才故意来到大明,想要把大明给吃穷。
若是按照正常的计划,往后的马车,都是直接运送水泥到路上,直接打开后面的车厢,会有战俘爬到车厢里,在上面将水泥一股脑的推到路基上。
他伸手,打开同样被系着一朵大红的闸口。
工部的官员,想到的是,这样的道路若是推行到整个大明的田间地头,工部便能将往日最难开采收集的各式材料,源源不断的输入到应去的地方。
众人回头,看到走过来的朱瞻基,不由招招手。
自重阳宴后,朝廷诸事也基本都收归到皇帝的手中。
按照之前大孙子所说,将一锹水泥,缓缓的倒在了压实平整过的路基上。
新式水泥路的建设,已经在朝堂上议论过了,工部和户部力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在一旁支持,没有不通过的理由。
一早。
徐景昌摇摇头:“长城沿线太过漫长,如今朝廷南疆正值用兵,九边耗费亦是不少。户部等大概是不愿意拿这笔钱粮的。若要阻拦北元铁骑,我当时听工部尚书宋礼老倌儿,与户部尚书夏维喆那老倌儿谈论过此事……”
徐景昌嘿嘿一笑,搓搓手:“既然是如此功德,岂有我不在场的道理?我等一同,往草原,替他们建设家园!”
应天城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些人的身份乃是从南疆来的。
“我已问过工部官员,他们的测试结果,新式水泥亦可用于营寨建设。若大军出动,需要建立长期营寨,水泥可一夜初步凝固,再一日彻底凝固。我军往后,将再也不用烦心于野战安营之困。”最先说话的是成国公朱勇。
他们拿着一根根大棒,连人带棒在水泥里不停的搅拌着。
开工仪式现场的气氛,在一瞬间被推到了高潮。
铁锹被打磨的闪闪发光,杆子上系着一个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