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宫人将朱瞻基团团包围起来,伺候着他穿上由礼部制定,尚衣局赶制出来的吉服。
一旁的朱棣,什么也没说,只是再次抬手抽向大孙子的后脑勺。
定国公徐景昌骑在马背上,满脸喜悦的笑容。
说完,礼部官员便双手合十在身前,微微低头。
朱棣看着已故徐皇后家的子侄,脸上露出笑容:“朕安!”
而对日月堂实验室的各项研究,他也在不时的解决着各种问题。
是这个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家。
朱瞻基笑着点点头,然后看向先前被自己记在心里的礼部官员:“郑忠写信说弄了不少的倭女,回头我让他送些到你家。”
只见这个时候,身为大明帝王的老爷子,竟然对一位刚刚过来的宗室点头致意。
说完,徐景昌也不理会朱瞻基有没有从中悟到些什么,一脸喜悦的向着已经近在眼前的送亲队伍走了回去。
说着,这位大明国公还不忘挑着眉看向朱瞻基。
就算有日月堂辅佐,但有些事情还是要他来拍板子决定的。
今天同样换上一身喜庆衣裳的朱棣,显得很是高兴,笑着摇摇头拍着大孙子的后脑勺:“知晓我们如今承继的礼仪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也不知道是谁做出的决定,在朱瞻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大明旬报这个在应天城普及率最高的东西,最近一直在刊登宣传皇太孙这些年做的事情,尤其是近两年为大明所做出的贡献。
更何况,最近在应天成中兴起的无数小报,都刊登着有关于太孙的各种边消息。
而离应天城实在太过遥远的地方。
此时尽管天色未亮,在京的官员都已经在往皇城里赶路了。
朱瞻基无奈的翻翻白眼,就没见哪家有这样的长辈。
礼部在制定流程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和实际气候的问题。
送银子有拉拢朝臣的意思。
朱棣听着大孙子这话,却是大笑了起来,他指着礼部官员道:“你小子不知道?这厮家里可是有个醋坛子,当可谓河东狮吼,你这是赔礼还是要弄死他?”
又有谁会不喜欢一位如此接地气的大明继承人呢?
这俨然就是一位人民艺术家!
老爷子这是知道自己想的是什么呀!朱瞻基心里嘀咕着,脸上嘿嘿一笑。
他站在朱瞻基身边,拍了拍太孙的肩膀:“小子,今天成婚之后,你的身份可就不一样了。提前和你说下,前些日子你还没有回京,陛下就召见五军都督府在京将领,开始讨论草原上的事情了。”
老爷子的话可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
而有了妃嫔的皇太孙,才会真正的进入到大明朝的权力中心,正式的拥有着参与这座老大的帝国一切决策的权力。
想了想,朱瞻基觉得老爷子这是真的想要在自己大婚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迁都和北征的事情了。
江南未曾有过的卉品种,在这个时候将整座城池装点的五颜六色。
没有成家的皇太孙,终究还是一个孩子。
但是在场的皇帝和礼部官员都知道,这是皇太孙对先前的事情做出的补偿。
朱瞻基无奈的长叹一声,他正要回头看清这不知变通的礼部官员究竟长什么样子,就被一只手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然后就被拉的身子一歪。
但是他们的眼睛和心灵,却比任何人都要看的清楚,感受的贴切。
如西北、九边、南疆、东瀛、辽东等地,这里的官员们尽管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但也都派遣了人手送来了或多或少的贺礼。
先是跟着老爷子告祭了一番大明朱家列祖列宗,然后就如同吉祥物一样的被安排在宫殿外头,按照礼部派出的官员的指示,迎接着到来的宗室勋贵们。
除了那些当年科举高中的人,有幸进去过。
所以,这就导致朱瞻基此时身上所穿的吉服,很是厚重。
老货下流!
“臭小子!就站这么会儿受不了了?”朱棣的声音传入到朱瞻基的耳中。
“闭嘴!小心给你弄到东瀛去!”朱瞻基已经算不清,这是身后那厮第多少次提醒自己了,让他不由低声开口威胁着。
朱瞻基所做的一切一切都被大明旬报刊登的明明白白。
正是这个时候。
这位家里有只母老虎,那在外面必定就是位风流子。
朱瞻基沉默了下来。
朱瞻基的脸上赶忙换上一副讨好的表情:“爷爷,您怎么出来了,这边热,您来进去歇着。”
虽然婚事用不到他插手,只要今天露面即可,但他也并没有闲下来。
朱棣又拍拍大孙子的后脑勺:“礼仪是用来规范人的,若是没有这些礼仪规矩,人和那些畜生又有什么区别?自古以来从北方南下的敌人,正是因为不知礼仪,才会犯下累累惨绝人寰的罪行。”
身为皇太孙,总不能这个时候对自己的臣子道歉吧?
“哦?”朱瞻基认真的看了一眼对方,语气怪异的出了一声。
当可谓里一层外一层,层层叠加,累赘的让朱瞻基直不起腰来。
而朝廷从东瀛收缴的倭女,则不再此列。
也正是因此,今日的应天城显得格外的喜庆热闹。
他们带着对即将成婚的皇太孙的嘱咐以及贺礼,前往皇宫之中。
一早,天还未曾放亮。
这并不是朝廷准备或者要求的,而是应天城的百姓们自发的行为。
这让朱瞻基很不舒服。
而且还是当着皇帝的面做的。
两京一十三省,除了应天官员,各地恰好回京述职的官员,纷纷一大早就催促着家人穿戴一新。
除了东宫拿出来转到定国公府的嫁妆外,徐景昌更是拿出了一份远超东宫准备的嫁妆。
“啊!倒是朕给忘了,快快快!都安排起来!”
今天同样如此。
皇帝是要徐家在能够看得见的大明三朝,都能是除了皇家之外,最荣耀的家族。
这就更让百姓们喜爱他们的这位皇太孙了。
大喜的日子,老爷子却突然说到这个,让朱瞻基心中不由的警醒了一些。
这话有些不太正经。
朱瞻基轻轻的嘀咕了一声。
“历史开始出现偏差了呀!”
最终,朱瞻基有些感怀的长叹一声。
然后转身,正脸看向由徐景昌从三驾马车上迎下来的孙若微三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