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鱼的话,这一亩田也几乎能有个八百多斤,这十二亩田子,萝她们就收获了总共差不多上万斤的鱼!
一连下来的好几天,余华晚上住镇上,早上就到子萝她们家询问,研究这稻田养鱼的事情。
于县令面上的笑容这时候简直是灿烂得不能再灿烂了!
这几天,余华不仅不耻下问,虚心地想子萝她们请教这稻田养鱼的详细过程,还亲自到田地里去亲身考察,同时还记下了大量的笔记。
于是,在场听到最后结果的人都纷纷坚定了他们也要学习稻田养鱼的决心。
于是,余华一不做二不休就继续留了下来。
午饭休息过后,大家又开始到田里去收割了。
改天,子萝她们家的稻谷和鱼的评论产量终于算是出来了!
没有了董黄氏他们这些个人在一旁说话,这午饭吃得可以说是宾主尽欢!
于县令一听心里更乐了!这还可以让他上报呢!
董黄氏这话显得对子萝和小六关心极了,末了还试图想故作亲热地摸摸阿萝的头。
县令早就知道这事余华肯定会亲自去禀报皇帝的,虽然这不能让他自己亲自去禀报,但他多多少少都会在其中受益的,再转念一想,就算这事由他亲自上书去禀报他的上级知府大人,这知府大人再往上报,这功劳肯定也会被知府大人他们这些人抢得差不多的。于是,县令心里的最后一丝不爽也去掉了。
而县令听了主簿最后的报告也笑得见牙不见眼!这些是什么?!这些都可是政绩呀!于是,对子萝她们就更热情了几分!
子萝哪里能让董黄氏如意,于是装作非常害怕的样子避开了董黄氏的手,接着可怜兮兮地道:“二,二伯母,这,这厨房里的饭菜今儿大姐已经领着我们和陈婶子,还有高五婶她们做好了,现在端上来就可以了,所以用不上二伯母你去厨房这一趟了。”
接着,因为,余华他还要继续留下来详细地询问和记录这稻田养鱼的事情,而于县令还有公事要做,所以于县令在知道了这产量和结果后就启程回县城衙门了,不过他还留下几个官差供余华和子萝她们差遣,临走时还热情地说要是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尽管到县衙门去报信。
董黄氏听了子萝这话差点没憋死。如果董黄氏是子萝这穿越人士的话一定会引用一句扮猪吃老虎来暗骂子萝的。
“阿萝说的对!二伯母,这也到了午饭时间了,不如二伯母你就和二伯他们,还有大姑他们到一边去坐席吧,虽然没有提前知道你们会来,但这饭菜我们都是按富余的准备的,这肯定也还有二伯母你们的饭菜的。”
有心人一算,子萝她们卖给酒楼和鱼贩子的鱼是七文钱一斤,那这上万斤的鱼就是七十两银子了呀!
这水稻的平均产量是亩产七百二十斤,这去了就大概有三石出头的大米,平均比一般的稻田增产了将近三成这样子。可见刚开始收割的那一亩水田的增产并不是意外。
在场的众人一听也不由神情激动!
“呵呵……阿萝这是什么话,我可是你们的亲亲二伯母,哪里是什么贵客了。”董黄氏讪笑着接着转移话题道:“哎!这厨房现在应该挺忙的吧!二伯母这就去帮忙,阿萝你和小六去耍吧,这里还用不上你们这两个小人儿来帮忙!”
“于县令,这事是好事,这也是你这县的好事一件,你也可以往府城那报,这也可以让这稻田养鱼早日在这白岳府推广开来。”余华倒是没有太多像于县令这样子的弯弯曲曲,他就想着这稻田养鱼是在这白岳府首先出现的,而于县令他们这些人又第一时间看到了这稻田养鱼的成果,还有一些过程,这稻田养鱼在白岳府推广开来应该会是更有效,更快速的。
“余大人,您这字真漂亮,比我们大哥,二哥他们要好太多了!这是阿萝见过的字中最好看的。”
“哈哈哈!阿萝也知道这书法呀!不简单!不简单呀!”
余华见这么个小不点也知道他的字说的好看,还说这是她见过的最好看的。不是余华自己自夸,实在是他的书法是真的好,他就是想谦虚也说服不了自己呀。见这不到十岁的乡下小丫头也对他的字有这个判断,于是,不由不对子萝的眼光大为赞赏!
“嘻嘻!阿萝对这个书法倒不是很懂。大哥还老说阿萝的字说的想狗爬。不过,阿萝平时看多了大哥,二哥他们字,又看了些字帖,对这字好不好看算是有几分想法。”子萝道。
“阿萝还认识字?谁教你的?”余华显然不知道子萝还认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