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荣盛帝的嫡长子,为人敦厚,但却才能平庸了些,是个守成有余,开拓不足的。
去年初,太子监国期间,朝中就有了太子无能的传言。
而今年夏,榭水府发大水,而榭水府的知府居然隐瞒不报,事后被人揭发。虽然事后朝廷发了足够的赈灾粮,但因为失了时效,所以也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而,这事发生在太子监国期间,榭水府的知府也咬定了这事他已经上报给太子,只是太子因为怕在他监国期间他所负责的江南发生这样子的大事,所以便示意他把这事压下来,他也不过是奉当时的太子之命行事。
太子虽然没有承认,但这事却是人证物证俱全,就是当时榭水府的知府也是太子举荐的,是太子的人,榭水府的知府当时给太子的关于榭水府发大水的急报也被查了出来。而且,同时朝中还有人揭发太子和他的外家镇国公府勾结之事。
虽然荣盛帝不怎么相信敦厚的太子会做这样子的事情,但却迫于百官的压力只能将太子暂时收监到宗人府。
然而,太子的案件还没有查明,太子就已经被发现自杀于宗人府内。
荣盛帝虽然年老,但却也还没有糊涂,他再清楚太子的为人不过了,他当然不会对这事没有怀疑!
于是,一番调查之下,事情便也很快就明了了。
原来,太子这事竟然是二皇子和敬乐候府一起联手做下的,而且这事里面后来也有其他皇子也参了一脚!
当然,这帮凶里面当然要数五皇子和七皇子两位出力最多了!
除了已经离世的太子,还有九年前就被传失踪,而且身死的十三皇子郑世严,荣盛帝现在存活于世的皇子还有七位,而且这七位皇子目前均已成年。
贤妃出自敬乐候府,敬乐候府同镇北侯府一样,他们的先祖都曾是赫赫有名的武将,是大齐朝开国的大功臣。
所以难以抉择的荣盛帝在这场太子冤案后就想起了远在边城的十三皇子郑世严!
倒是郑世严在淑妃的托付下被荣盛帝秘密送出了皇宫!
至于七皇子,他的外家是百年世家池家,七皇子的外公是现在池家的家主,也是现在的右相。
而剩下的二皇子,五皇子,还有七皇子,他们身后都有着极大的势力支持!
至于剩下的九皇子,还有十二皇子他们的地位就更加的低了,他们的生母身份低微,甚至连个名号都没能有。他们除了这皇子的头衔,其在京城活的甚至还不如得势的官家子弟风光!
此后,荣盛帝又做了一番掩人耳目的动作,让世人都以为郑世严已死,这事才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经过太子冤案这事的洗牌,现在京城也就剩下二皇子,五皇子,七皇子,还有十皇子四位皇子了!
然而,这三位皇子无一不是野心勃勃的,而且他们的外家也都是不安分的。
可以说,不论荣盛帝把江山交给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会引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争斗!
此时,郑世严的外家那时候已经渐渐没落的定国公府不久就牵涉到了一件叛国大案中。
所以,手上握着十五万的江南驻军的敬乐候府无疑是二皇子最大的依仗。
这次太子冤案这事,二皇子是主谋,也是带头之人,剩下的六位皇子,除了天生体弱,又无心政事的十皇子,其他的皇子虽然不是主谋,但也有在其中加了一把火。
这轮实力,除了二皇子,丽妃所出的五皇子跟陆贵嫔所出的七皇子就是第二大皇子的势力了。
现在,日渐衰弱的荣盛帝可谓是为了这下一个接班人的事情急上了火,但他现在又力不从心了!
五皇子的生母丽妃在后宫的份位仅此于贤妃,其外家也是目前朝中显赫的锦阳伯府,而五皇子的外祖父现任的锦阳伯是当朝的吏部尚书。
所以,太子可以说是二皇子带头,五皇子和七皇子也出力,给这两方皇子的大势力给一起弄下台,最后惨死的。不过,其他的八,九,十二皇子也有份参与就是了!
所以在大齐朝集中的兵力除了镇守漠北的莫家军,就数这敬乐候府的十五万江南驻军了。
这七位皇子分别是贤妃所出的二皇子,丽妃所出的五皇子,陆贵嫔所出的七皇子,黄婕妤所出的八皇子,还有刘美人所出的十皇子,而剩下的九皇子,还有十二皇子的生母倒是身份低微的妃嫔或宫女并没有什么名号。
在太子还在的时候,这七位皇子均在京城,除了先天不足又没有什么才能的十皇子,其他的均有意于高堂之上的那个位子。
太子的冤案查明后,荣盛帝处理废除了八皇子,九皇子,跟十二皇子,但身为主谋的二皇子,最大的帮凶五皇子,还有七皇子却是现在的荣盛帝都无法撼动的!
不过,同甘守漠北的镇北侯府不一样,敬乐候府的野心和对繁华的追逐要强烈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