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糕点铺开张
三老爷叶怀礼对于叶卫芸的婚事,期待很高。
如果能攀上永平侯府,叶家翻身有望。
至于年龄大,有小孩,统统都不是问题。
三太太庄氏私下里还是会征询一下闺女的意见,“永平侯世子这门婚事,要说好那是真的好。要说不好,也能挑出一大堆的毛病。芸丫头,你自个是什么想的,你和我说说。”
两母女关起门来说悄悄话。
叶卫芸也没掩饰,她面无表情,也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我哪里知道好坏,人都没见过,也不知永平侯府是个什么样。既然老太太和父亲都说这门婚事好,那就试试呗。人家未必看得上我。”
“哎!后娘可不是好当的,你要有心理准备。大的那个孩子已经七八岁,开始记事,肯定是养不熟的。偏偏又是个男娃。如果是个女娃就好了。”
“母亲多虑了。现在想这些都是多余,人家真不一定能看上咱们家。虽说那位世子年纪大,已经有了原配嫡子,但在很多人眼里依旧是个香饽饽。世子爷可选择的人那么多,我怕是入不了对方的眼。”
“生意开张的时候记得通知我一声。”
养鸡养鸭养猪,都是为了增加百姓的收入,有了闲钱多买点肉吃,多买几匹布。
钱不够,只能打码头钞关的主意。靠码头钞关的税收补贴摊派减少的损失。
叶慈带着蒋胖子徒弟们做了土窖,总有点瑕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
她家的鸡蛋,鸭蛋,总算派上了用场。山
各种蛋黄饼,咸味的,原味的,统统满足。
“啊?”邹舟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我竟然吃了一个翰林院。”
这些知识,还都是叶慈教给他的。
叶慈笑着说道:“翰林院里面都是芝麻绿豆官,可那些翰林的前程不得了啊。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邹家是做秀坊,邹舟本人的绣活在年轻姑娘里面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你说说看,这饼叫翰林院,那些读书人,那些盼着家里儿郎有出息的家长能不买一盒回去吗?还不能是竹编的盒子,得是木盒子包装,精品包装,一盒九个,取个吉利数。
“我没这么想,就是叫你不要抱有太大期待,免得最后失望。如今,我能给让做填房,已经极好的选择。”
反正年年下来,月饼变来变去,从方形变成圆形,从圆形变成方形,就那么几个口味。包装却换了一百种都不止。
里面的人将来外放,至少都是七品县令起步,十年之后,就是州府高官,再历练个几年就能升任京城四品以上的京官,十个里面少说有一个将来能成为朝堂大佬。
“绿色配红色,配不配叫粉红佳人?其实,这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翰林院。”
他总不能为了收点税,逼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吧。
“你咬一口看看里面馅。”
“今天开业第一天,好多都是来照顾生意,生意好坏看不出来。得等个十天半月,等开业的热闹过去后,才知道生意到底行不行。”
“你可算来了。上次你托人带信说要来镇子上住,我等啊等,结果等到今天才见到你人。”
有了消费,才会有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起来,他才有税收。
一听说两县地盘,上十万人口,就以为好多钱好多钱。
“你是说那些宫里的人吗?他们有没有刁难你?”
之前,王府的属官和谋士,都盯着地里头那点出息,指望着靠收取农税和各种摊派维持王府的运转。特么的,那样搞下去,绝对要破产。
叶慈提着一篮子各色点心,来到好友邹舟姑娘家中。
叶慈往躺椅上一趟,就不乐意动弹了。
想要将这些地盘和人口变成钱,首先就得让治下富裕起来,有更多的产业,才会有更多的税收。
“不必妄自菲薄。咱们家再不行,好歹还有个爵位。其他家连爵位都没有。”
“不一样。那是吃,这是做,不一样的。这么完美的产品推倒,你不心疼吗?”
他要是住在京城,离得远见不着就算了。他就住在这里,一出门就能看到治下的百姓,实在是做不到逼得百姓卖儿卖女的地步。
“这个叫粉红佳人。”
“早就让你开点心铺子,现在才开,少赚了好几年的钱。”
“我家点心好不好吃?”
叶慈直接回敬他一个白眼,“你的第一次多了去了。第一次砍甘蔗,第一次啃甘蔗,第一次逮鸡鸭,是不是都要替你珍藏下来。分明是没事找事。”
“倒是没怎么明着刁难我。”
其实都是屁。
说完,叶卫芸低下头,表情有点凄凉,又带了三分自嘲。
反正,叶慈没见过和她年龄一般大,绣活比她做得更好的人。
叶慈从月饼商人身上吸取的经验,真的是将普通的糕点玩出了样。当然,口味也要多种多样,不能像月饼似得多年没长进。
“钱是赚不完的。我又添加了几种口味,这是千金小姐饼,这是才子佳人饼,这是步步高升饼……”
云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