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文抄公要写《包青天》(二更)
刘珩收到宫里的消息,心情有点复杂。
两份令旨就摆在桌上,一份是皇后娘娘的令旨,一份是元康帝的令旨。还有一封信,张家写的,详细讲述了事件始末。
当然,张家不会承认举子闹事是他们策划的。
这种事情天知地知,万万不能留下文字记录。
“你们怎么看?”
他文了一句。
叶慈吃着红豆糕,不就是写书,她没意见。
皇后娘娘要求她写一本反应官场真实性的书籍。
元康帝则要求她出一本歌颂官场的书籍。
刘珩:“……”
刘珩吐槽她,“你早就留名青史了,日后史书上必然会有你的名字,不过可能是在民间杂记栏目里面。”
叶慈毫不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嘲笑吧!
瞧瞧定王丢脸的样子。
章先生吩咐道:“你认真想,赶紧写,将案子想明白了。就你说的那个,什么来着,逻辑自洽,一定要前后理清顺序,要有逻辑,否则故事不好看,会有大批人挑刺。
“本王读书行不行不要紧,关键是这两份令旨,怎么解决?”
竟然比老夫还快?这是什么速度。
章先生都惊了。
总而言之,她是拿着《包青天》的皮,自个填充里面的血肉。伤脑细胞啊!
编故事她在行。
叶慈是谁啊,她会怕被人喷?简直是笑话。
刘珩呵呵两声,“本王若是参加科举,说不定也能考个进士。”
叶慈大笑出声,“义父,你听王爷吹牛,他的水平能考进士吗?必定不能吧。”
刘珩也不答应,“后续到底如何,案子有没有破,你到是说清楚啊。”
“是挺热闹的,要是能在现场,将现场画下来,我的画作也能跟着这群举子留名青史。“叶慈还挺遗憾的,失去了一个沾光的机会。
想当年,被人质疑是神棍,被人拿着棍子撵,她都不带心虚的,更不带怕的。
这可太考验人了。
叶慈:“……”
而且,她手中有文笔很不错的写手,她给大纲给剧情,写手负责润笔。妥了!
至于歌颂官场,不能照搬《七侠五义》。
叶慈一拍桌子,“从今以后,大周的推理悬疑市场,本姑娘就是开山鼻祖。接下来,你们都别打扰我,我要闭关写书。”
“不用!我写小说的时候,身边不能有人。一有人,我灵感全无,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要是读书人故意挑刺,大不了她再写一本书,专门反驳。
打骂战,她从没怕过谁。
脑子里想的终归是浅了些,能不能写好,还得等正式下笔的时候才知道。
就跟许多人会将小学年代得到的夸奖当真一样,长大后既然记忆深刻。尽管长大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却不妨碍将小学时代得到的夸奖一直牢牢记在心中,记到长大,记到中年,甚至老年。
“章先生,你确定我需要十年之功才能考得上进士?内学堂的先生都说本王读书天分好,功课好,文章好。内学堂的先生可都是天下知名的大儒。”
抄书啊!
原来她也有当文抄公的机会,哈哈哈……
她先说包青天,剧情参考了《少年包青天》第一部,就尔康那一。后期剧情则参考台湾版《包青天》。
刘珩干脆狗腿道:“本王给你磨墨,说不定还能给你提供思路。”
小说根本要义,就是要通俗易懂,谁都能看,谁都能看懂,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山
曲高和寡不可取啊!
话说庐州府有位举子……
刘珩:“……”
“小叶子,你可不能掉以轻心。这是皇后和陛下交代的任务,一定要写好。”
不不不……
章先生一脸乐呵呵,“帝后真有意思,一个揭露官场,一个就要歌颂官场,真是为难我家小叶子。
而且,不出意外,这两本书一出,主要购买者必定是读书人。读书人最擅长挑刺,小叶子你可要做好被天下读书人喷个狗血淋头的准备哦。”
过往都不曾有人谢过类似的话本小说,叶慈这么一写,也算是开了个先河。
啧啧……这热闹,可惜老夫不在京城,否则非得跑到皇城亲眼目睹这场士林盛宴。瞧一瞧朝中诸位官员的脸色是不是猪肝色。”
噗哈哈……
谁让教书的大儒说得情真意切,他那会小,分辨不清楚,自然会当真。
刘珩努力挽尊,赶紧转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