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控释技术
控释技术,这其实也是药物剂型的一种,也是最特殊的一种。
它可以算作是缓释技术的升级版,这两者都是减少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维持药物作用时长并降低毒副作用。
但不同的点在于,缓释技术的释放并非是恒速释放的,缓释胶囊的药物释放速度会有浮动,基本是先快再慢,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变化。
而控释片技术则是能够让药物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平缓释放,单位时间内的释放药量维持恒定或极小幅度波动,持续的时间也能更长,基本能达到二十四小时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诸如高血压这种需要持续供药维持血压平衡的疾病使用控释片技术制作的药品每天就只需要服用一粒药物就足够了,避免了反复服药的麻烦。
同时因为药量释放很慢很稳定,其实变相的也会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很多毒素身体其实都是能缓慢代谢的,其余副作用也大多能适应与逐渐恢复。
单次剂量少产生的副作用就少,就能适应恢复,就像是慢慢品尝白酒和一口灌下去一斤的区别,看似同样的剂量,但在不同服用方式上产生的副作用是天差地别的。
这点用在超脑药剂上也是一样的。
他之前用水将超脑药剂融化从而进行多次服用起到的效果其实很近似,就是降低单次的药效,多次服用维持更长时间的大脑超频,也通过削弱药效从而让超频的幅度降低了许多。
格里芬琼斯现在的短线炒股不好跟进,也没什么必要,因为如果没有主角气运的话他炒股也并非十拿九稳的。
控释片技术也只能尽量降低这种损伤,剩下的微弱损伤对于肌肉之类的组织器官当然没什么,但对于精密至极的大脑而言仍然是个巨大的隐患,或许不用担心小儿痴呆、中年痴呆,但吃多了老年痴呆恐怕还是跑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玩意怎么做?”
但控释片的技术却正是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控释片都是能做到在单位时间内恒速释放固定药量的。
大脑超频状态让夏旭的思维转的很快,他也很明白自身的需求。
因此超脑药剂的主要副作用本质上只有一种,那就是对大脑的损伤。
而且人脑再怎么超频也是有极限存在的,越接近极限肯定也就越艰难,需要的药效也更强,这些本质上都是低效且无意义的,超频幅度越大还会对大脑造成越大的损失。
毕竟海蓝星本来就是有缓释片技术的,超脑药剂的副作用如果这么容易解决那也称不上副作用了,研发这玩意的科学家在制作试验品的时候也很可能会直接弄出缓释剂型。
当然,只是理论上,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还有很多,缓释片缓释胶囊之类的技术实际上起到的作用应该很有限。
这就如同让用惯高配置手机电脑的人再回去用卡得要死的低配置淘汰机型一样,以前甘之如饴觉得很好的东西再体会到更好的之后就成了无论如何都接受不能的垃圾了。
有了控释片这个收获,原本就已经有放弃维持剧情打算的夏旭此刻更是心思浮动了起来。
“看来还是要靠专业的来……”
但若只是维持常态一两倍的发力幅度却能支撑上一场短暂的战斗,自身除了肌肉酸痛外也没太大影响。
夏旭扶额。
再加上二十四小时的持续时间,只要弄出来就相当于他只需要每天服用一颗超脑控释片就足以时刻获得稀释后的超脑药剂药效,将大脑超频状态全天候固化在自己身上。
超脑药剂的成瘾性其实比较容易解决,因为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药物成瘾,只是习惯了大脑超频状态下无所不能而不能接受常规状态所导致的精神依赖。
这样大脑超频的幅度虽然下降了,但在应用效率上绝对是只增不减的。
但这只是随意翻阅的模糊记忆,而且看过内部构造并不意味着就能轻易制作出来,真要那么容易仿造的话这玩意也不至于一度售价高昂,海蓝星也不至于在血压药之类的上退而求其次去用缓释胶囊。
电子设备都遭不住反复开关和电压之类的变化,更精密与脆弱的生物体大脑敢这么玩,不当场植物人也脑溢血了。
因此只需要将sb-13药丸加工成缓释片和控释片,就能省略融化和反复喝水的步骤,达到长时间低幅度的大脑超频。
其次资金方面应该也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