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唯真名士而自风流
“先生之前所倡三纲六目,本将无一不从,只是.”
王政叹了口气,“只是我军彭城初定,周围尚有各处郡县也需用兵,若此时先生离我而去,吾心实不愿也。”
“何况由此前去扬州,日程不短,路途不靖。我实在有些放心不下,何况.”
见祢衡张口欲言,心知前面这些话都不曾起效动其心志,王政有些无奈,只得据实相告,将之前自家在临淄时的事情说了出来。
听到王政竟已与袁术有过盟约,且之后还背盟,祢衡也是眼睛眨巴眨巴地愣住了。
见状,王政也是老脸一红,干笑两声:“说起来,此事倒确实是本将有负袁术啊,只是先生,我也是形势所逼啊,当日青州.”
巴拉巴拉不停大倒苦水,祢衡如何先不说,一旁的吴胜倒是听蒙了。
莫非是我记错了?
我怎么记得阿政一开始就定好了来徐州的计划,然后一听说是袁术,便打定主意只拿好处,不干活的?
“主公,吾斟酌了下,其实倒也无妨。”这时祢衡似是回神了,笑了笑道:“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会盟本是合则两利的事,料想袁术高门出身,一方诸侯,自当心胸宽宏,器具海量,未必会因这区区财物便与我军交恶,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袁术的心胸.也就那样吧?
不过王政也认同会盟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再说比起怨怼,相比自己,对方更恨的应该还是他那个哥哥袁绍吧?
而单靠他自己一个连官职都没有的儒生,这等深仇此生此世恐怕都难以得报!
“若是如数奉还,岂有诚意可言?”王政望了眼徐方,见他已竖起两指,思索了会,颔首道:“便加两成吧。”
听他语气不胜萧索,回忆起了平生恨事,众人尽皆默然,王政也不知如何安慰才好,想了片刻,刚要张口,便见祢衡已续言道:“所谓经一蹶者长一智,衡若再不知长进,还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此时宜早不宜晚,主公,衡欲今夜便走。”
而其目前其实还在起步阶段,帐下武将尚不算多,谋臣智士更是乏善可陈。
好一会,笑声才止歇。
张昭倒是也行,问题是王政敢放他出城吗?
王政讷讷地看着他,感觉有些不可置信。
祢衡既以范雎十年复仇勉励自家,心中便清楚,范雎大仇得报的关键在于秦昭襄王的出手,但秦昭襄王为何愿意出手,却是因为范雎十年来在秦国立功无数,更高居宰相之位!
这话众人都听明白了,吴胜便道:“那就将之前从袁术那得来的如数奉还?”
“先生,何日出发?”王政又问。
先向王政躬身行礼,旋即又对众人拱了拱手,转过身,便飘然而去。
“喏!”
祢衡还未开口,王政和徐方却同时开口反驳。
当然,此时天下黄巾贼寇何其多也,若论声势,兵马,王政也非其中翘楚,祢衡当时来此也是从其起事的事迹听起来,像是一个有大志且有韬略的人。
“先生所言甚是。“他看了眼祢衡,还是暗示道:“先生所言甚是,我倒也不曾小觑天下英雄。“告知此事,只是恐先生.”
你的意思是当日见我时,那般嘴贱还是收敛过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