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每个人都演着并非自己所选的剧本
高中生之间的逼酒扯皮,毕竟没有商界谈合同那么较真。
顾辙三杯下肚之后,剩下一整瓶可以边吃菜边慢慢喝,也就算搪塞过去了。
同桌们很快把注意力转向了顾辙的迟到原因。
他没想显摆,但被问到了,再藏着掖着反而矫情,就大大方方说了。
那几个家伙立刻就惊了。其中一个跟顾辙同寝室的瘦小男生,名叫姜军,忍不住一惊一乍:
“我靠,你行啊,居然进竺可桢学院了?那起码是东海大学前3%了吧,以后保研、留学的机会估计不少吧。”
他嗓门很大,整个包厢都听见了。
好在顾辙知道他并不是故意拉仇恨的,只是喝多了。
谁让两人平时关系不错呢。姜军体育极差,学习成绩也跟顾辙开挂之前差不多,所以有点同病相怜。
顾辙正要谦虚几句,一旁的徐嵩先怼了姜军一句:“要不说你消息不灵通!我们早料到阿辙能进竺院了。至于以后留学的概率,还用你来猜?
今天阿辙跟人谈的就这事儿,人家给的奖学金都带服务期协议的,特地约定了以后如果交流出国、毕业后要回来。要不是真打算让他出国,人家费这个劲干嘛?”
或许比你们强的人也会继续努力,那样你一辈子可能都跟别人差七年。如果别人松懈了,你就能慢慢追回来。但如果你现在就不追了,这七年的差距只会变成十年、十五年。
而是在顾全对方面子的前提下,低调、明确地拒绝,让对方积极迎接新生活。
一旁同样考上清北的程颖,因为女生几乎不用喝酒,所以至今很清醒,也过来劝解:“算了算了,这有什么好吹的,大家心里清楚就好。”
但是,你可以换一条求职之路。比如,假设四年后胡梓君想进微软,微软的hr把她的简历扔了,但她可以试试去微软的供应商那儿,那些做外包的小公司,总没那么看重第一学历吧?
只要她做得确实好、展现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最后以金牌外包的身份再进微软,学历还重要么?不重要了。微软的采购会给这个优质供应商背书的!
“顾辙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也就考完之后说说,考前要是说了,我也怕大家泄气……”王雨菲讪讪地跟依然围着她的最后几个男生优等生分说,为自己找台阶。
顾辙差点一口酒喷出来。
陆幽幽心思细腻,稍一琢磨就体会到了,于是扭过脸去:“你跟我汇报什么!爱干啥干啥!”
听其他同学窃窃私语,他才知道胡梓君今年考了627,居然也填东海大学,结果比投档线低5分,还不服从分配,直接滑档到二本去了。
顾辙说得很慢,但胡梓君听得很认真,渐渐地忽然就觉得人生勇气又找回来了一些。
这显然是顾辙前世当了多年律师、练出来的思辨能力和口才。
顾辙直接怼了回去,他倒不是对韩坤有意见,而是考都考完了,顾辙这边正在给那些滑档同学安慰鼓劲、心理咨询。韩坤这不是火上浇油么?简直毫无同情心。
前世高考的失败,无非就是浪费了他七年时间,但他足够坚韧,最后又从泥淖中一步一个脚印爬回来了。
但既然你觉得她是因为我,我就把这事儿处理干净,好好劝她鼓起信心。”
随着技术和社会进度,对人的评价数据的存取越来越便利,社会对人的评估就会越来越全面丰满,给偶尔失误的人翻身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
他心中也有些奇怪,因为前世不记得有这事儿,莫非又是蝴蝶效应?
原本以顾辙的成绩,他也就全班第五而已,并不算同学们关注的焦点。
而且刚才顾辙的语气和语速很沉稳老练、张弛有度。甚至跟元首式演讲似地,会不经意停顿制造安静、来拉回走神了的旁听者的注意力。
“你闭嘴!说话看不看场合的?这是你添乱的时候么?”
一时之间,连围着王雨菲敬酒的男生人群,都似乎稀疏了一些,不少同学都不由自主挪过来听顾辙分析。
“就是,我可以作证,我看到过顾辙好几次了,月考之前说自己没复习、这次完了,其实偷偷复习比谁都狠!”
陆幽幽深呼吸了一口,把音量压到最低:
“我是那种只顾自己的人吗?你还好意思问!肯定是你填志愿太高调,导致别人冒险跟风。你惹的事你自己搞定,快把她劝好了、别扫大家兴。”
顾辙百口莫辩,只好一边吃菜,一边又被拱火灌下去半瓶红酒,喝得他都有点上头了。
那么,这一路上,她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大学四年的辛勤非人努力,再加上毕业后第一份外包供应商工作期间的努力,或许是三年,加起来就是七年。
“我不该考完就扔书的,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啊,活到死学到死!”
顾辙说得非常有担当,先强调自己确实不知情、也绝对不会玩什么“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把戏。
同桌另一个女生,忽然伏案大哭起来,还碰翻了几个杯碗,摔碎在地。
这一下,包厢里整整三桌同学,全把耳朵竖起来了,连隔壁都惊动了。
所以,当顾辙说完后,不光胡梓君,旁边至少有十几个对高考颇感遗憾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额外找到了几分继续奋斗的动力。
高考如果失误了,这意味着什么?人生失败么?不是!最多只是意味着,你中学阶段没学好。人生是一场长跑,后续还有的是机会改变。
顾辙飞速想了想,当机立断地说:“幽幽,不管你信不信,我保证,我是真不知道这事儿,说不定这就是静静瞎猜的。
胡梓君:“有些专业是二本,尤其那几个新设的文科。”
“怎么可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啊。”顾辙说着,推了推眼镜,便于洋洋洒洒指点江山,
“你这么想,80年代的时候,学历比90年代重要多少?90年代比现在又重要多少?历史的宏观规律,就是时代越发展、信息和数据的技术越发达,越便于全面评估一个人。
“这也太冒险了,627她怎么敢的?就算很多人怕调剂学农,但这分数也太小看东海大学了。”搞清楚因果后,顾辙忍不住跟旁边的陆探幽如是轻声惋惜。
陆幽幽柳眉一竖:“静静早看出来了,胡梓君可能暗恋你,你真是涨本事呢。”
当然,偶尔发挥超常、德不配位的人,重新跌落回来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大,所有人最后都会得到尽量符合他真实能力的社会定位。”
“老子还年轻呢!大不了继续拼,总能追回来!”
顾辙直接懵逼了:“这关我什么事?”
天地良心,高中三年,他心思全在陆幽幽身上。毕竟有家境美貌气质交情全面碾压的美女存在,谁会注意到一个小透明啊。
顾辙说完之后,从桌上拿起自己那瓶红酒,对着三桌同学遥敬了一下,仰头一饮而尽。
顾辙轻拍对方肩膀,低声而诚恳地开导:“怎么可能,都什么年代了,交朋友还看学历那也太功利了,简直侮辱了朋友二字?对了,你读什么专业?”
不过,或许是大家都渐渐喝多了吧,喧闹之间,一些录取结果不太好、心事比较重的同学,渐渐情绪失控。
十几个考得不好、乃至滑档了的考生,个个听得热泪盈眶,忽然就觉得做人动力都变强了不少。
主要是在他印象里,顾辙也是个典型的“智力优越感人士”,平时对成绩差的人毫无同情心。怎么高考考完后、这家伙忽然就背叛了自己的阵营?
缓了几秒后,韩坤总算回过味来:这家伙凭什么对自己大声?他今天敢嚣张,不就是看在东海大学基础上,又进了竺可桢学院、拿到了邱成桐奖学金么?
这点加成,最多让他的风头暂时压过那俩复旦生,但绝对不至于让他有资格在清北生面前大声!
加上韩坤刚才跟美女班主任喝多了,酒劲上涌,立刻开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