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随着时间又过去了三天,外界的消息也稍稍明朗起来,不像顾辙24号刚找上门时那么扑朔迷离了。
口罩机暂时还没到货,也没有医疗器械企业上门采购合作,所以喷出来的熔喷布暂时只能洁净存储、简单裁切。没几天工夫,仓库里就堆了好几吨熔喷布。
陆幽幽说起这事儿的时候,只是作为一种回忆谈资,感慨一下这一路的沧桑不易,并没有别的意思。
法理不外乎人情嘛,现实中很多工人都会提前回家过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还留在厂里上班的本来就不多了,不可能真等到国家法定的腊月二十九才回去的。
陆谨明正式对下属进行了全面生产动员,许诺了即日起至少三倍工资、过年期间还有大红包。
……
全速运转之后,免不了磕磕绊绊、还要经常停机维修换零件,磨合了好几天才正常。
大部分企业主,谁会天天盯着每个省的卫生主管部门的通知文件呢,总要等闹大了他们才会信。
陆谨明唯有如此,才能把还没走的那一小部分留住。
1月31日,除夕夜这天,机器才算是接近了额定产能,当天一共喷布450公斤。
哪怕27到30日这四天还不算国家法定假日,不该给三倍,他也可以照给。
他的决定果然引来了很多员工的不理解。
因为工厂里的繁忙,顾辙和陆幽幽这个年过得也颇为寡淡无味。
这么决定,并不是真的怕辛苦、忽然就愿意过养老生活了。
这不是吹,不用说别的,就算让顾辙的母亲褚秀,回婺州老家转一圈,从自家那些义乌亲戚朋友开的厂子里,都能把这些零碎东西凑齐。
比如对方原本报的20万一台的价钱,那是元宵节到货的。陆谨明就提到22万,要求初七一上班就到货。或者24万、除夕之前到货。
搞定了熔喷机和原材料之后,陆谨明最后部署的两项工作,就是联络生产口罩的医疗器械企业,以及自行订货口罩机。
夫妻俩一合计之后,都决定听儿子的,多雇几个船员、服务员、厨师,不管家里的小生意挣不挣钱,总之尽量把辛苦活儿包出去。
陆谨明正式生产出第一只熔喷布口罩的日子,只比京城调查组南下早了一天,可见在粤省当地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28日开始,工厂三台熔喷机全部开始喷布,额定产能每台每天150公斤。不过一开始并没能达到最高效率,第一天每台平均还不到100公斤。
联系医疗企业企业容易,他只是让销售部的人打了一大圈电话,把目前的情况跟对方说明、画大饼让他们相信这一行当有前途,想要生产聚丙烯熔喷布口罩的话,电话详询明远国际如何如何……
好在顾辙创造的奇迹已经够多,他只能争取尽快适应。
陆谨明订购的几台口罩机,也终于在2月7日之前两三天到位、并且调试好,2月7日第一批返工员工到了之后,简单培训就开始转产。
口罩机生产企业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想过年放假、慢慢再生产。陆谨明无奈,只能是暂时做好赔本的打算,加钱提货,按对方的供货时间给不同的价格——
连“纱布缝制口罩必须有12层”的临时标准都刚刚开始执行了,有吸附性好得多的熔喷布能用,当地卫生机构当然要。
但顾辙记住之后,偷偷跟父母一说,父母就很上道,主动自愿选择“儿媳妇当初是怎么吹嘘他们的,他们就要真的做到那种地位、做派”。
不过这些东西用量比聚丙烯少得多了,而且东海省民营经济发达,小商品供应链完善。
陆谨明很诚恳地引述了最新的情况,当然也免不了夸大其词试图感动员工,最后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还是稳住了足够在过年期间维持熔喷机生产线的人手。
他手头之前攒了6吨的成品熔喷布存货,要变成口罩还是很快的。一只普通医用口罩才用不到10克熔喷布,而且是已经把加工损耗都算上了。所以一吨布至少能生产十万个口罩。
如果要尽量接近kn95标准,需要加厚多层、再配合别的技术,会多用几倍材料(陆谨明生产不出kn95的口罩,只能是尽量强化)
但不管怎么说,陆谨明哪怕先捐第一天的量、全部生产加厚超耗的,也够数千医护人员每天换四个、用上一个月了。
有了这个捐赠的疗效示范效应,社会销售那部分肯定可以顺利铺开。
不过,陆谨明并不知道,随着他即将踩中风口赚钱,他的上游供应链又即将面临新的试图分肥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