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沈萌立刻就急了, 还以为自己男朋友要被顾哥冷处理, 连忙陪着小心满面堆笑地给顾辙敬酒:
所以, 这个项目我主要会靠明远国际的研发人员,学校这边只会少量借调一些人手, 而且至少找点研究生吧。”
高处不胜寒呐。
这种事情,在外人看来也是很有可能的——顾辙之所以当初要用大一新生、同班同学中的化学尖子, 那不是他还没建立起班底、本钱也不多么, 所以只能凑合着用,实验操作过关就行。
顾辙一抬手:“所以说,你们基础学习还是要加强呐。材料学终究是讲究分子基团特性、第一性原理的地方。根据特性需求变化、预测可能需要的换材方向变化,也是材料化学家应该做的功课。
尤其是今天看了顾辙在电视采访上的风光,吴丹青他们愈发有一种自卑的疏离感,觉得自己追不上顾哥的脚步,心生恐惧。
说到底, 吴丹青和孔超凡只是担心好日子不长久、刚刚风光了半年就被顾辙抛弃。
顾辙这番高屋建瓴的概括, 不学化学和材料的人乍一听可能云里雾里,用人话翻译一下,大致就是:
吴丹青听了,连忙拉开沈萌:“你不懂就别乱说,这里面差得远着呢,要真那么容易学, 人家还读个毛线的研究生?是我们太自大了, 顾哥说得对。”
孔超凡便心直口快地指出:“顾哥,但是如果改为深挖模铸法硬镜的新材料,我们就没法沿着离心法软镜的聚谷氨酸水合物这条技术路线走了,在选材思路上也得另起炉灶啊。
“顾总,他们不会可以学的啊, 上学期你刚带他们上手,不也是现学的么。材料研发和工艺研发, 说不定有相通之处……”
可不能在顾总面前失礼呐。
沈萌被男朋友当众抢白, 顿时又羞又气,平时私下场合吴丹青都是随便她拿捏的,现在反而在人前不给面子。
要不说顾哥看问题总是站在全局高度,而他们只是几个打工做实验的,还是缺乏对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路线架构眼光啊。
不过, 他们的女朋友就没这方面的觉悟了,毕竟要么是被迫调剂到环境系的, 要么是文科生,理工基础都比较差。
听了顾辙的教诲后, 吴丹青他们倒是立刻冷静了一点, 他们毕竟基础知识扎实, 一点就透, 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差距有多大。
另外,离心法只能造完全同心对称的镜片,所以必然配不了散光,低度散光的镜片肯定还是要求助于模铸法。(因为离心力甩出来的镜片肯定是同心圆对称的,不可能给散光单独做非对称补偿,隐形眼镜的散光度数没法超过300度,再高肯定要框架眼镜)
最后,离心法软镜的耐久度肯定是更差的,我们目前做的主要是月抛、半月抛,算是半消耗型廉价品。以后就不该往半年抛甚至更耐久、高附加值的硬镜品相延伸?
这种材料创新的难点, 在于“已有材料的新式排列组合与工艺堆叠”。
一旁的陆幽幽始终旁观者清,也怕坏了团队氛围、今天本来就是出来玩、让大家爽爽的,何必闹得冷场呢。
这么一想,确实不用急着找新的赛道,目前的领域还够继续深挖那么多东西呢。
她也就知心地引导了顾辙一句:“没事没事,他们不懂, 你说了不就懂了。再说大家有做实验的热情也是好事,你给他们分派点新的活儿, 大家不就安心了。”
好在她也知道吴丹青等闲不至于如此,应该是自己的话确实太外行、有可能得罪顾辙,吴丹青才这么粗暴打断。
而如果一项科技,对工艺的要求重于材料, 这就不是你们能搞定的了。但凡你们认真听了刚才电视访谈里我提到的思路, 应该能看出来——能不能做‘模拟皮肤’,关键不是研发一种新的化合物, 而是对一些已有的高聚可降解材料的复合应用。
你们现在还太嫩,比如,你们连物理课的量子力学都还没学吧?量子场论更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原子分子基团的微观特性了解,也可以说是毫无积累。总之,你们要加强学习,不过暂时,我还是给你们指几个实验的努力方向吧。”
离心法的材料,好处只是成本低、生产设备占用时间短,但性能不如模铸法是必然的,目前我们也只解决到近视度数300~400度以下的低端镜片的降本生产。
但是,有些技术不用合成新的化学物质,确切地说,不会产生一种有新的化学式的东西。这时候,化学实验人员就搞不定了。
就好比给坦克造贫铀装甲,或者乔巴姆复合装甲。贫铀合金也好, 别的装甲层材料也好,都是现有科技, 成熟材料,本身用不着发明。关键是怎么把这些材料有机组合起来,是合铸还是锻压还是热处理。
顾辙其实也不是很懂,但他作为一个科技掮客,吹牛逼说大话的本事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此时此刻,他当然是一边说那些高深莫测但绝对不错的大话、为自己寻找借口。
而实际上,他的每一个研发方向指点,都是来源于直接报答案的先知先觉。
什么量子力学,吹牛逼当神棍的借口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