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搞搞清楚到底谁投谁
马老板这人倒也算实在,稍微看了几眼、跟顾辙打完招呼之后,就立刻给顾辙介绍了一些外国朋友认识。
不过,也没等马老板多详述对方身份,仅仅是报个名字,顾辙就反应过来了——毕竟都是后世网上经常看到的脸。
“这位是孙正意孙先生,是……”
“原来是孙先生,幸会。不过我可不是搞互联网的,怕是跟你们没什么业务交集。”
顾辙不卑不亢跟对方握了个手,同时也是有些诧异于对方的来意。孙正意是软银的老板,马总背后的大股东,这没什么好介绍的,地球人都知道。
马老板电话里跟他说好的是“双方需要更深度的合作,考察一下合作伙伴”,带个投资人来算什么?
他顾辙又不缺钱。
顾辙刚才这两句话说的是中文,对方并没能第一时间听懂,所以还是马老板亲口翻译成英语,对方也用英语应对:
“顾先生真是年轻有为,虽然你不是搞互联网的,但也绝对算科技公司了,我们软银一向对投资高科技产业有兴趣的,了解一下交个朋友也没坏处。”
顾辙的英语听力当然没问题,他最擅长的就是书面英语,毕竟前世每天要看pct专利文件,其次是听力, 相对最差的是口语。所以孙正意的话也不用马老板再翻译, 他直接就能应付。
而且,从马老板透露出来的细节看,这个合作规模不会大,所以也不会增资发新股,而是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让日资卖掉一点股权给顾辙,套现离场一点钱。
我知道你也肯定会借机大吹特吹你的技术优势,但老哥也想搭你个顺风车,你也趁机多聊聊如今的商业环境、电商崛起、对于新科技的快速普及应用的帮助……你那么聪明,知道我希望你说些啥的,对吧?
顾辙便开诚布公地说:“这还真是有想法,等于是看上了我的宣传推广价值?那只要价格合适,估值可以,没什么不能商量的。”
“谢谢,可惜我现在也不缺钱,以后缺钱可能会找到你们。”顾辙也犯不着得罪人,先轻飘飘太极了一下。
马老板在旁边反正也听得懂,然后顾辙让陆幽幽帮他翻译成日语,这样场内所有人都没有障碍。
是这样,小顾, 你不是这几天就要上《今日说法》做专访了么, 到时候,对于‘为什么时隔过年后,国内司法实务领域又会重现品牌反向假冒大案’, 肯定会有深度讨论。
一旁的马老板也是人精, 立刻听出来顾辙话中隐含的抗拒, 连忙居中说合:“嗨,不至于不至于, 今天带孙先生先四处看看, 他呢对你也确实有点兴趣。我们自己先聊聊别的合作。
顾辙想再侃,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侃,他只能是根据前世经验纵向评估。
我们需要你在《今日说法》和将来一切适合的新闻采访渠道中,尽量为电商的技术推广优势站台,也需要你在投放方面配合。
因为一旦拒绝, 他们的老产品就会陷入极大的价格竞争劣势。这种模式在离心法低度软镜这条细微小众赛道上, 已经被证明过一次了。
另外,你刚才不是还提到你跟依视路后续还有深度、长期技术合作么。我们跟你也不算同行, 只能算是上下游的合作伙伴, 这些技术授权我也不懂,
但我还是希望, 以后你有可以零售自用的新科技产品,能坚持自营一部分比例、拿到网上来当一把‘价格屠夫’,我们淘宝也好, 阿狸巴巴也好,肯定也全力配合流量宣传资源, 帮你的新技术降本产品宣传出去、最快触达全国经销商, 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吧。”
“小顾, 话说到这份上,我也不藏着掖着了。说白了,今天就是我看你这人行,我也跟孙先生推荐、说你这人绝对行,要赌你未来还能拿出远远不止一项技术,上电商渠道把传统产品价格打下来。
道理也很简单:价格不打崩的话,原本在行业内独占鳌头的大佬会以更高的重金买断他的技术, 唯恐出现破坏性的行业整体利润下跌。
(注:按照公司法,对外部人转让股权,是应该先问一下其他内部股东的意见,内部人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认购权。)
孙正意的意思很明确,他进场了四年,这3%让出来,只要比四年前赚一倍,意思意思面子上过得去就行。这个出让本来就不完全是为了钱,只是希望顾辙尽量多帮阿狸和淘宝宣传、渠道配合,半卖半送。
双方一番简单的讨价还价之后,孙正意倒也干脆,结合阿狸这几年的业务数据、行业地位,爽快给了个估值:
认为目前的阿狸估值应该在1亿美元左右。可以给顾辙一个机会,出资300万美元左右,换取3%的股权,由他的软银出售。至于其他内部股东的意见,孙正意和马老板也负责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