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先赚个一千万,我说的是美元
第一天的谈判结束后,天元光学的行政员工便一板一眼地按照老板吩咐,组织法国客人参观、旅游,先拖一拖节奏。
顾辙基于首日谈判中察言观色、所做出的那些判断,果然是非常准确:
那些法国佬,在亲自体验了天元光学隐形镜片在国内的销量数据变化、受欢迎程度、市场占有率增长后,对这项技术的颠覆性破坏力,也算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后续闲谈之间讨论报价,口风也有点松动。
“顾辙居然就靠着这么几项技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把华夏本土的低度低端软镜市场,搅到如此局面……
看来,降本新技术要是和电商渠道结合,再遇到一家想要颠覆原赛道的新玩家,破坏力可不是一般的大。这种东西不买断的下场,就是市场很快被做坏,谁都赚得比原来少。”
莱法耶特等人充分了解情况后,再私下讨论时,差不多都是这种观点。
有些东西,是有必要“防御性买断”的,不光是为了多赚,更是为了防止处在行业领头羊地位的企业,眼睁睁看着整个行业的价值规模被做小。
很明显,他们之前没意识到这一点, 就是因为来之前、那些在魔都雇的本土雇员, 没有把顾辙的技术影响力如实向上传达。
以至于法国人对顾辙的实力仍然多少有点误判,直到此刻才渐渐消弭。
到时候卖出多少镜片,每片给20美分专利费,顾辙也不可能查到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他居然可以把染色剂直接配进凝胶里,然后才离心定型,这个过程中染色剂没有被甩出色差,可见他们找的染色剂和凝胶的密度已经完美接近了。
家丑不可外扬嘛,哪怕发现了下面的工作人员谈判准备做得不好、误事了,也不能当着对手的面处置,那样会涨顾辙一方士气的。只能是先冷处理、回去后慢慢收拾清算。
顾辙以后肯定要把技术销售工作慢慢转移给手下, 他自己没空过问太多细节。所以这次也算是一边谈一边锻炼团队。
毕竟03年的国内科技企业, 面对国际巨头时立场普遍还是有点怂的, 遇到外国人不买账,说不定就打折促销了。就好像遇到某那种卖弄莽人人设的外商。
另一方面,他知道林静静的天赋基本上都点在语言类了,也算是人尽其才。
所以才会出现“某些流量小鲜肉的广告, 打到了中关村写字楼的电子大屏上”这种奇葩景象,说白了就是打给捧角的娱乐投资人看的。
否则但凡染色剂密度稍低百分之一,离心的时候都会中间颜色深边缘颜色浅。染色剂密度高百分之一,离心后就是边缘深中间浅。
当然,那些依视路的魔都雇员这么干,也未必是“玩忽职守”, 更有可能他们就是想这么做, 来诱导幕后大老板自大、强硬,谈出一个好价钱来。这样本土雇员事后说不定也能得更多嘉奖。
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哪有老板做大了还亲自抓销售的,迟早要严格分工。
现在看来, 我们还是为此付出了一番波折,只好等法国人到了方舟市,才带着他们参观、逛淘宝看数据、看《今日说法》,这些功课本来是要做在前面的!
希望经过这次, 我们能吸取教训, 跟海昌的案例一正一反, 对照着复盘。以后遇到大客户也好,遇到投资人也好, 都要注意全站式体验。
中东狗大户不需要便宜货科技。阿三和黑叔叔太穷,绝大多数买不起眼镜。南美那些西语区国家虽然没那么穷,但是西裔学习上太懒散,读书不用功,经常户外运动,近视率太低了。
此后一周,法国人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却也看得出他们在谈判过程中渐渐把那个法语翻译、以及另外两个魔都本地雇员, 给边缘化了。
03年找个小语种翻译当然不用3000块每月,但是还懂一点专业技术解说,就值钱了。顾辙也不放心外面找来的翻译掌握技术宣传细节, 所以还是从自己身边的心腹培养比较好,反正也不是很急,这点小钱无所谓的。
顾辙重点关照的,就是陆幽幽、林静静和徐嵩三人, 这几人也是半年多前找海昌谈判的原班人马。
从他们上门之前,就开始给对方的中下层雇员偷偷塞钱、传达信息、饱和轰炸各种展示我们肌肉的资讯。”
有了前一项技术合作成功的铺垫,法国人在买美瞳技术时终于爽快了不少。
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依视路方面一次性支付了550万美元,购买了下列国家和地区的独占授权:
北美市场国家作价200万美元,欧洲市场国家作价220万美元,日韩市场作价80万美元,东南亚及澳洲市场作价50万美元。
这个月每人两千加班费,空下来就给我日夜练!我希望跟依视路的谈判,是最后一次需要我亲自操心的,以后卖技术的事情就要你们挑起来了,我关心技术研发和法务布局已经够操心了。”
顾辙抬手打断:“那现在学也不迟,日语不用你学了,幽幽会。法语德语搞定了,以后做技术贸易基本就够用了,其他国家都是菜鸟,在国际尖端科技贸易中基本用不上了。学一门我给你每月加三千块津贴,得学精啊。”
最后,在充分了解了“合作不成功时的破坏性”之后,他们总算基本上接受了顾辙报的单价,只是在顾辙给的要价上稍微打了八折或九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