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扮猪吃虎的时间窗口不多了
在筹备应对海昌的价格战竞争过程中,顾辙看似平淡安稳地渡过了两周。
外界不知情的业内人士,尤其是那些骑墙的经销商们,还以为顾辙什么都没干、面对海昌的挑战无法应对。
个别比较“机警”的经销商,还暂时暗暗调低了从淘宝渠道进货天元隐形眼镜的规模,而选择把海昌的高价老镜片尽快忽悠脱手,随时准备迎接新的进货格局。
时间很快来到了国庆长假前夕。整个九月份,顾辙在上课方面还是比较积极的,毕竟才选完课的第一个月,老师管得还相对严。顾辙现在多露脸几次,也是为了后续三个月可以轻松、多翘课到时候直接过考。
对于考试的通过,顾辙是完全不担心的,因为他大二选的课很多都是凑数的,前世多少学过一点,要么是前世工作中就用到过的东西,只有一些物理课需要他点心思,而数学课已经完全没有了。
之所以选物理课,也是考虑到将来如果能按计划搞石墨烯,那么研究生阶段选专业需要略微偏物理一点,才不容易穿帮。
否则一个硕士阶段读材料化学专业的人,将来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说出去也没人信不是么。
竺可桢学院的本科阶段是可以通识教育的,交流研究生就要分专业方向了,顾辙最希望的还是混个材料物理方面的研究生,读研之后就直接甩成果让导师放他尽快毕业,甚至可以不惜做一点交易。
保研交流的事儿,这学期期末就能敲定,在此之前,顾辙也需要做一点铺垫。
一方面希望教他物理课的那些老师,能帮他说说话。
另外,物科院我不太熟,材料物理的博士生我也需要,只能请你帮忙联系一下,一事不烦二主了嘛。”
“可惜啊,你这人聪明是聪明,就是贪多务得。也罢,反正还年轻,有的是时间试错,希望你能找到真正想学一辈子的东西——你今天来找我,就是说这个事儿?”
(注:别看错了,一个是《化学材料》一个是《材料化学》,是米阴两家打擂台的)
顾辙之前的发文风格,郑教授也是知道的,倾向于米系而非阴系,这次才觉得意外。
一进门,顾辙也不直接提招人和说情的事儿,而是先跟郑教授套近乎聊聊学术,把两本jmc(化学材料)和mrc(高分子快报)丢在办公桌上,这才回身自助倒水。
jmc之所以多年来还能跟cm打擂台,也不可能靠“学术数据不严谨”这种纯缺点,实际上靠的是“学术数据不严谨的情况下,便于科研巨头在商业上多保密”,这是一个权衡。
虽然顾辙在物理方面成绩没有很出彩,但他这种自带光环的学神肯去学物理,本校那些执掌物理的教授肯定是举双手赞成的。
郑教授听了,不由再次稍稍刷新了对顾辙的认知,这家伙,想问题越来越全面成熟了,也不知道脑子是怎么长的。
郑教授大致看完之后,只是淡淡地笑道:“怎么想到给rsc的期刊投文章了?这不像你的风格啊,你这人讨厌英伦风,在学校里都出名了,听说买车都特地鄙视宾利劳斯非要买迈巴赫?”
我不是发不了,是不想公开太多,有商业上的考虑。所以,jmc稍微水一点就水一点咯。”
接过期刊之后,他还愣了一下,仔细寻找了一下目录,才发现顾辙在上面各发了一篇文章,都是关于离心法美瞳材料的。
顾辙也不忸怩,一边喝水一边坦荡地说:“这不是cm要的数据比较翔实嘛,对数据公开的完整性要求更高。
rsc全名是阴国皇家化学学会,r是皇家(royal)的首字母缩写,jmc这些期刊都是rsc旗下的。
(注:业界名声并不能让论文作者在双盲同行评审中占优,因为评审同行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业界名声大,可以让期刊编辑重视你,帮你安排同行评审的时候流程走快一点。)
郑教授虽然算学界大牛,但他也不可能材料化学领域的期刊全部都看。
9月30这天中午,上完课之后,顾辙就把眼前的情况梳理了一下,发现物理老师那边都还好说。
另一方面,也希望本校几个化学大牛,能理解他,支持他,到时候学校安排名额时,别给他拖后腿。
能更好地筛选出谁才是真正对材料科研感兴趣,而不仅仅只是想投奔一家有钱的公司。
要是公开得太多,顾辙卖给依视路专利时就买不上那么高价了。虽然在后公开并不影响保护,却会给同行反应时间,也容易启发同行。
大二这最后一个半学期,要好好针对性补米系学会的期刊文章,对你将来读研顺利很有好处的。”
与之对应的有asc,是米国化学学会,旗下的cm(材料化学)就跟rsc的jmc相对应。都属于化学领域第三梯队的sci期刊。
顾辙拿这些文章来,就是套出郑教授主动提到米系阴系之争的话题,然后顾辙也好说自己的学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