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发行量的战争,打响了
这一会,所有的同志,不是挤在三楼的值班宿舍,就是趴在办公桌上睡觉。
江山也一样,靠在江总编特意为他挑选的单人沙发上,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也不知迷瞪了多久,就听见办公室外一片欢呼。
清醒过来的江山,立刻就意识到:“老大回来了。”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
《东方都市报》的试刊版,在2月19日中午之前通过了审核。
这一刻,全体报社编辑的表情,比大年初一还要喜庆。
一古脑全都骑上自行车,奔向了隔一条街的印刷厂。
这一会的江海同志,即使想去也撑不住了。
回到总编室后,第一时间就躺在了另一张沙发上。
1979年,虽然《仁民日报》在2月中旬刊登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
更不要说那些早就在报亭宣传海报上,见到剧透的市民了。
一切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在场的所有报社职工,全都激动的鼓起了掌。
这位当时被国外视为顶级画家,在国内却默默无闻的黄永玉,将在今年设计出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猴。
江总编满面春风的站在报社办公楼前的空地上,大声报喜。
《电影天地》栏目中,关于《哪吒闹海》的拍摄絮:1978年有这样一群画师,他们冒着酷暑来到青-岛、蓬莱,坐在礁石上勾勒出了大海的辽阔篇章……
全都领了厚厚一摞《东方都市报》上街叫卖去了。
之后,《光明-日报》也刊登了“奥林巴斯”的外商广告。
其实,《东方都市报》的试刊,又何止一篇吸睛的《潜伏》。
两位大元,赶紧把留在传达室的最后三百份报纸给搬了出来。
江山在前面喊,江河在后面走。
在这之后,源源不断的报社编辑、记者、会计,甚至自发加入的印刷厂工人。
当,一部分市民最先在《东方都市报》上见到《潜伏》连载的时候,幸福就开始蔓延了。
这一会,已经改名的浦江广告公司,业务科经理黄华。
从这些外商选择刊登广告的报纸,就能看出他们把发行量和名气放在了第一位。
这一次,根本不用再吆喝了。
背着双手站在大门外的江海,默默的注视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
江山懒洋洋的问道:“印刷厂不去跟着没事?”
醒目的空瓶图案上,除了三只方框没有任何标注。
三分钱一份的《东方都市报》,的确做到了江山口中那样集新闻、知识、趣味为一体的报纸。
而《东方都市报》的三日试刊,就已经把发行量定在了每日五万份。
和传说中的一样顺利,只要有一个群众走过来,立刻就会有大批的群众不断跟进。
“我宣布,《东方都市报》的五万份试刊报,已经全部销售一空了。”
江海点了点头:“和邮局打交道,不容易啊。”
江海一点都不奇怪:“咱们是家新报,邮局肯定还是得紧着之前的老报社先送。”
这篇完成于1978年的小说,曾让1981年的《贵-阳晚报》连续增刊了惊人的720万份,在这之前,却一直无人问津。
“东方都市报,东方都市报……”
啧啧啧,表面笑得灿烂的江山,忍不住摇了摇头。
“究竟是什么?”
现在,《浦江日报》的魏总编,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和外商签订广告协议。
1979年2月20日晨,当最后一辆邮政局的自行车驶离都市报印刷厂时。
江山估摸着:“集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东方都市报》目前还顾不上这些,他们的试刊号将于明日面市。
“哪能啊,我张路可不是那样的人,”
尤其是瑞士的“雷达”,他们从1974年就开始派人前往燕京、浦江等城市调研。
一直关注了四年多,终于得以如愿。
“一会多带些回去,”反正都是实报实销,江山强烈建议:“让古台长也尝尝。”
……
下午,张路真的领着电视台的摄影师,过来拍新闻了。
“我知道还用问你。”
比如:刚走下飞机的松下电器。
江海呵呵笑了:“人家就一句话,可看性很高。”
正在南-京路上,忙着为“雷达”挨家挨户商谈橱窗租赁的事项。
“卖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