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宗全平叛的时候立了功,所以才得到赵宗全的信任,被禹州的那群人接纳。
袁文绍则不同,他是勋爵,前两年训练禁军,官家很是满意,升为了从三品的将军。
宁志广被发配后,因为条件艰苦,儿子儿媳都生病去世了,只有宁远一个孙子。
当然了,他们房里自然不可能就这四个丫鬟,这四个只是一等女使而已。
“伯爷应该听说过‘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的典故吧?”宁志广说道。
“离开汴京?”
五年多时间过去,张安也二十多岁了,看着沉稳了许多。
思考了一会,没有发现疏漏,袁文绍便回了房。
“还有别的办法么?”袁文绍问道。
毕竟稍微不慎,他一家老小的命可能就没了。
他想要留在汴京火中取栗,却又有些应对不了目前的复杂局势,就需要有个人帮他出主意。
“我已经考虑清楚了,宁先生帮我想想,若是真照我猜测的发展,我该如何安稳的度过这段时间。同时将利益最大化。”袁文绍说道。
但是那不是他争夺储君之位失败后,才这么做的么?
宁志广对于袁文绍的打趣并不在意,说道:“以伯爷的身手不说夺冠,前三应该问题不大。伯爷之所以没进,怕是因为什么原因吧?”
但是他不敢拒绝,他知道,若是刚刚拒绝,他连这个门都出不去。
“是!”
“不行,现在站队太早了,风险太大。别的办法有么?”袁文绍问道。
“宁先生别急,现在局势变幻莫测,宁先生年纪大了,也不方便跟随左右,随时为我出谋划策。我听闻你孙儿宁远学识不凡,以后就让他跟在我身边吧。”袁文绍笑道。
袁文绍回到家里,沐浴更衣,和华兰雯姐儿一起用了晚饭,便来到书房,把宁志广叫了过来。
自从翠婵出嫁后,第二年彩簪也被华兰做主许配给庄子上的一个管事。
“我打听过宁先生以前的事情,都说宁先生刚正不阿,没想到宁先生竟然还会拍马屁。不过这次宁先生猜错了。别说大展风采了,我连前十都没进。”袁文绍抬头道。
宁志广沉吟了一会,说道:“伯爷说的也不无可能,若是真如伯爷说的那样发展,伯爷看好何人?”
若是能正常获胜更好,若是不能便发动兵变。
袁文绍洗漱完,轻手轻脚的进到里间,上了床。
“伯爷忘记你前两年禁军可是轮番前往骁勇营接受训练,伯爷虽然只是练兵,但是和禁军的将领都相处了不断的时间。兖王想要兵变,只有掌控官家,让官家写下传位诏书,才能可能掌控大局。而想控制住官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禁军。伯爷和禁军有这层关系在,怎么和伯爷没有关系呢?”宁志广说道。
原剧中,赵宗全即便有血诏,要不是有顾廷烨在,也不一定能调动的了。
张安问都没问,领命而去。
袁文绍并没有打扰,端着茶喝了起来。
“派人盯着宁先生和宁远,有丝毫异动,杀!”袁文绍冷声道。
宁志广离开后,袁文绍沉默了一会,喊道:“张安。”
除此外,也就还有个顾廷烨了。
兖王发动兵变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老朽思考许久,觉得兖王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一种可能,他想发动兵变。”宁志广语出惊人道。
宁志广听完,皱眉思索了起来。
而且他有职位在身,就算弄出点事,官家处罚他,把他调离汴京,赵宗全平叛的时候,他也参与不了。
即便是真的又能如何?
万一兖王已经逼迫官家立了传位诏书,到时候他们反而就成了乱臣贼子了。
“禹州团练使,赵宗全。”袁文绍一字一顿道。
宁志广疑惑道:“伯爷为何不看好邕王和兖王?说句大不敬的话,以官家如今的身体情况,不可能再有子嗣了。官家之所以答应过继宗嗣,也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情况。而邕王和兖王和官家血脉最是亲近,才能在宗室里也少有人及。我不觉得有其他人能和他们相争。”
宁志广心里苦笑,脸上却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多谢伯爷,明日一早,我便叫远儿前来听候差遣。”
他不明白,袁文绍明明不愿意参与立储之争,为何又不愿意离开。
但是看到袁文绍神情坚定,知道劝不动他,想了想说道:“伯爷,说实话,我现在的脑子一片混乱,需要好好思考一番。”
因此西郊大营的各营将军拉拢的价值不大。
张安走了进来,躬身一礼。
如来的时候一般,众人跟着两位王爷后面进了城,便各自归家了。
“宁先生,我和你一样看好邕王,但是邕王志大才疏。若是官家定他为储君,必然志得意满,松懈下来。兖王精明强干,知道等邕王登基,自己没有好下场,必然不愿坐以待毙。”袁文绍说道。
狩猎场本来就豢养了不少猎物,为了这次冬猎,更是放了许多猎物进去。
“没错,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袁文绍说道。
宁志广疑惑道:“伯爷的意思是觉得兖王发动兵变会成功?既然如此,伯爷支持兖王便是。虽说兖王母族是北方将门,但是以兖王的精明,自然能明白让北方将门坐大不是好事,像伯爷这样能力不俗,又不是北系的将领,必然会得到重用。”
宁志广沉默了一会说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站队,不管支持哪一方,都能获得保护。若是伯爷支持的一方登基,伯爷也能获得巨大的好处。”
不过很快袁文绍反应了过来,按理说荣昌只是殿前司副指挥使,而且因为是关系户,加上平常嚣张跋扈,并不得人心。兖王发动宫变能快速掌控皇宫,不可能靠他一个。
袁文绍沉默了许久,说道:“我并不看好邕王和兖王。”
袁文绍要想把爵位变成世袭,或者成为侯爵,就必须在赵宗全平叛的时候立功,不然很难被重用信任。
顾廷烨当时是因为父亲之死,在汴京待不下去了。
他刚上床,华兰便睁开了眼睛。
“是不是我吵醒你了?”
“不是,我没睡,在等官人回来。”华兰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