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王朝天倾
一首短诗出来的时候,身旁的周美荣下意识的就看向了叶达。
不过认识了这么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古时候那个“神童叶达”虽然死的很早,但留下的作品可不少,是标准的高产者,从小学一路到大学,课本里都有神童叶达的文章诗词。
能怎么样呢?相当于同学里有个人叫李白。
曙光小队已经见怪不怪了,电影院内更是调侃都不方便,周美荣只是笑了笑露出了几颗白牙,就复又转向荧幕。
叶达只能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来之前没做功课,这片子说的是大斌王朝的事情么?
那么有自己的东西也就不奇怪了。
那几句诗是自己第二世死前抄.嗯..写的,那时百年瘟疫已经初见威力,梁州一带疫病传播极广,影响了秋收。
所以瘟疫死了一批人,饿也饿死了不少人,还要交粮。
自己就糅合了杜甫的《兵车行》,写了一篇长诗,想督促周边官府和豪绅不要太过分,电影摘取了一个节选。
原创和抄袭大概四六开的样子。
开场交代了时代背景,短短几分钟的内容可以说诚意很足了,演技到位,角色服装叶达也看不出偏差。
不过主角就是主角,反正在都城里查这查那,不少人都怀疑他没离开都城,但就是没人去皇帝那里举报,也没人去抄他的家人。
酒馆内有一个说书先生,正在鼓点声中抑扬顿挫的念了一段白词。
________________
周美荣感觉自己手被碰到了一下,脸颊飞红。
叶家自己虽然也是大地主,但诗书传家总比豪绅豪强要好一些,在意脸皮,底蕴也厚一些,至少到叶达死前为止,叶家对下面的佃农、周边居民都是颇为拂照的。
曙光小队何德何能,同时拥有两位卧龙凤雏,还选中了这部电影。
给死人针灸,给活人上香?!
电影的主角,就是那位天理寺刘卿,名为刘长青,一个类似金牌探案员的角色,也是一名旧日异士,由一位荧幕硬汉扮演,没找小鲜肉。
大概几秒钟后,皇帝又说道:“云州去岁只死了300人,真是厉害呀。”
正式电影开场,随着一段沉重的音乐响起,第一个场景却是在皇宫中,看样子这部片子只是借了自己一首诗,和第二世的自己没啥实际联系。
整体剧情都比较压抑写实,除了男主遇到的朝堂危机以外,还用不少篇幅描写了大斌末年的颓势,朝堂对地方的无力,面对疫病的麻木,百姓生活的苦难等。
宦官退后不敢说话。
“陛下,秦州去岁,登记在册,因疫而去者共计2万人,关州5万人,越州3万人,云州300人。”
尤其是主角这种基层人员,违抗皇命太嚣张了。
尽头由远及近,一位老戏骨扮演的皇帝,正在用膳,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既不好吃,也不丰盛,不过摆设、陈列看上去颇为讲究,似乎是考证过的。
皇帝让他带人去云州查王文维,但是却没有给具体指示,话里弯弯绕绕揣摩不透,让刘长青非常疑惑。
这片子还真没挑错!
皇帝拈起一块骨头,一边大口啃食着,一边说道:“做的好,做的比朕好”
叶达双手下意识的抓住了座位把手。
了十几分钟,讲述了一下刘长青的出生和家庭,还有一手控水的手段耍了耍帅,然后就接上了开头的皇帝召见。
然后出发前,各路高官都来找他,有求情的,也有让他拉王文维下马的,作为主角他自然是光正伟的形象,只觉得云州刺史王文维活一地百姓,是个好官云云,不能让王刺史卷入这种倾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