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自己打自己脸(三更求月票)
一开始,张一凡以为自己看错了。
便重新翻了一遍,最终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这个郑敬学,竟然学会给利息了?
张一凡心中想着,便随便拿出一张,递还给郑敬学道:“既然你说下注的钱,那多了一张,十一贯了。”
郑敬学一见,没有接,有点难为情地说道:“驸马,我本来是想换了新钞还您的,但是一时之间来不及,就只能给你这些旧钞了!”
“???”张一凡听了,有点莫名其妙,感觉他回答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于是,便说道,“新旧没关系,多了一张呢!”
一贯钱,可以去下一顿馆子,吃顿大餐的。这钱对张一凡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郑敬学一家,绝对是一笔不少的钱。
“不是,驸马……”郑敬学一听,有点回过神来,便对张一凡说道,“朝廷新出了倒钞法,如果旧钞的话,朝廷要额外收一些钱,说是收回去新印大明宝钞的成本费。所以,这旧钞比新钞不值钱,因此,就要多给一张!”
张一凡一听,有点傻眼,这是那个傻子出的政策,竟然要收工本费?
这个大明通行宝钞,是没有金银准备金,完全是靠朝廷信誉发行的。
因此,郑敬学知道,张一凡在遇到公主之前,估计压根没见过大明宝钞长得什么样的。
朱标和他对视了一会之后,有点尴尬地说道:“好像有点不对!”
但是,按照郑敬学所说这个什么倒钞法,竟然区别对待大明宝钞,那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大明百姓说,旧钞不值面值,贬值了。
于是,他在送走郑敬学父子,并和郑敬学约定当柳家村社学先生的事情之后,便喊上朱镜静,去大哥家蹭晚饭吃。
听完之后,张一凡总算是知道了大明宝钞的情况。
听朱标的意思,像这种事情,朱元璋显然比较倾向于派自己家人去看情况。
大明宝钞,是在洪武八年印制发行的。如今,也才过去一年时间而已。
张一凡听了不回答,只是看着他。
“错!”张一凡听了,毫不犹豫地给予否定道,“是用钱的人,相信这个纸上印的面值是真的,所以才能用这种纸去换对应的货物!”
这个朱元璋同学,脑子秀到了!
听到这话,张一凡便又再说道:“还有,朝廷规定,金银可以兑换宝钞,那为什么宝钞不能兑换金银呢?”
这句话,就容易理解了,朱标听了之后,就点点头认可了。
“凭朝廷律法规定啊!”朱标听了,想也不想就说道。
公费旅游,钦差大臣,包青天?似乎很好玩的样子,可以去!
都这么提醒过了,朱标要是还认识不到,那就真得笨到家了。
赈灾需要钱,一谈到钱,朱元璋就谨慎了。他当然不愿意大明宝钞贬值,就商议这个事情。结果谁说的都没有让人满意,弄到了大家都晚点散衙。
朱标听了,不由得微皱着眉头沉思了起来。
而张一凡这个驸马的经历,如今因为连续几件大事,特别是天瘟疫之事,已经让京师的百姓熟悉了。更不用说,郑敬学还跑去柳家村教过他。
至于朱镜静,倒是没过来,一边抱着太子妃的小女儿,一边和太子妃说悄悄话。
朱标听了,又是点点头。
说实话,他认为朱元璋搞出纸币作为全国流通货币,这是绝对正确的事情,远比金属货币要好用多了。
“什么事情?”张一凡坐到了他身边,有些好奇地问道。
心中想着,张一凡便问郑敬学道:“我对这个大明宝钞还不熟悉,你给我说说有关这个大明宝钞的所有规定好不好?”
“……”张一凡听得无语,看来还是年龄的问题啊!
等张一凡两人到的时候,朱标还在处理政务,太子妃就陪着他们说话。反正都是熟人,张一凡还抱着朱雄英玩了一会。也不知道这一世,这个小家伙能不能当皇帝?
快要用晚膳的时候,朱标才回来,一看他表情,就知道有事情。
于是,张一凡又说道:“这个其实就是朝廷的信誉,朝廷说值多少,那它就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