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小题大做
随着香山县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阴暗的一面也在增长。特别是捞偏门的,也就是所谓的坑蒙拐骗抢等事情,都有发生。
对于这些,张一凡也是有经验的,后世小时候曾去南方某火车站,那叫一个乱,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也是有警惕的。
在张一凡这个层面,类似这样的事情,是很少能听到的。如果他真得只是一个十八岁的明朝人,可能也无法获悉背后的真相。
但是,他不是。
都闹到了要敲鼓的地步,按照概率来说,这绝对不是第一个。在张一凡这个驸马看不到的地方,乱象肯定已经滋生。
按照那人的控告,说歹徒还有在衙门做事的亲戚。这个话,不能确信,但也不能不信!
张一凡相信,底下人对于社会上的事情,肯定会有了解,只是没有报到他这里来。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不想惊动他;另外一种,干脆就是有利益关系的。
这种情况,小到一个县衙,大到朝廷,其实都有类似的情况。也因此,大明朝才有厂卫存在,而不是只听信官僚的一面之词。
张一凡只是县令,而且只是当三年,并不适合拥有自己的“锦衣卫”。
对此,张一凡只是给他回了两个字:且看!
倒是朱镜静给张一凡开了个玩笑,让张一凡给犹豫了下。
张一凡听了,摇摇头说道:“不止是抓这一伙,我准备来个大的,彻底清理下香山县,顺带着解决下香山县这么快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对于他的安排,朱镜静自然是不会反对的。
“驸马,您不是说最好不要让人看到么?”朱五听了,辩解道,“如此最妥当,没人发现他们被带来了!”
他是朱元璋为了张一凡这边,特意派他过来当这个知府的。
听到这话,张一凡沉默了。
这不,张一凡在转入后衙之后,便立刻吩咐跟在身后的朱五道:“你找个人少的时候,去把刚才那对夫妻带来后院,我要再问话。记住,尽量不要让其他人发现。”
认识上的不足,让张三以为,只要不是杀人那种大案子,其他事情其实是小事。并且,张三以前没做过典史,也是让他做事的时候无法尽力的原因。
张一凡见了,连忙挤出点笑容,安慰道:“不要怕,这是为了不惊动歹徒,免得走漏风声才这么做的。你们是不是没吃饭?来啊,赶紧给安排吃的招待下。”
说到这里,张三又苦着脸说道:“这些小事,不但难查,还耽搁功夫,衙门做起来真得是吃力不讨好。”
因此,他便去信提醒张一凡,说这么个搞法,很可能会让外人望而生畏,不敢再到香山县做生意,把香山县目前良好的势头给搞砸了。
不要说香山县境内没有豪强,就算是外地来的商人,背景再大,还能有以前的永嘉侯大?
说到这里,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吩咐道:“你回去之后,给本官写一份报告,内容就是外乡人的功劳!明天就交上来!”
这时候,麻袋解开了。本来里面的两人一直在挣扎,但是听到对话之后,他们都停止了挣扎。
看到驸马是认真的,他也不敢辩解,只能一脸苦逼地走了。
何荣听了,一边去接书信,一边问道:“爹,驸马这是又要做什么大事?”
张一凡还是采用了老手段,公审这些犯人,由类似郑宝陆这样的苦主,上台控诉,诉说被抢之后的处境,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不要只看被偷被抢了一点钱财而已,要知道,这点钱财,很可能就是别人的希望!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这些被抓的犯人中,竟然有四分之一左右是香山县本地人。也确实有两个,还是县衙里面做事的。
另外,管治安的典史张三,玩忽职守,不尽职,仗二十,罚没年终奖金。
郑宝陆在大堂上见过张一凡,当然知道这位是驸马,不是冒充的,听到他的这个话,便稳定了心神,连忙放开媳妇磕头道:“驸马爷明鉴,草民确实是韶关……”
南洋的事情,他爹安排了他弟何贵去办了。可他也想干个大事出来,结果让他太失望了。
看着手下人去弄吃的,他便又接着对面前两人说道:“你们再把情况说一遍,要具体点的。”
经过一年半之后,方克勤已经坐稳了广州府知府的位置,对于广州府也已经了解,因此,他立刻调配了相关的人手,派往香山县那边去了。
于是,他便吩咐人去把朱镜静给叫了过来,然后对郑宝陆说道:“伱们两人,详细描述下那些歹人长得什么样的?”
但是,在香山县,却是不存在这种情况,全都一视同仁。
张一凡:“……”
随后,张一凡回到后院。
如果是别的地方,可能每家店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牛逼的东家,官府就算想管也要先掂量掂量这是谁在罩着的。
果然,朱五让人放下麻袋,然后给张一凡禀告道:“驸马,人带来了!”
随后,张一凡便写了两份书信,分别送往广州和东莞两地,另外,他又把戚祥给叫了过去,调用军士,不着痕迹地开始控制码头、官道等交通要道。
张一凡一听,便知道,这又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戚祥所属的千户所军士封锁各个交通要道,广州府衙门派来的人和东莞何家派人的人同时动手,基本上把香山县混社会的,包括小偷小摸,抓了七七八八,经过审讯之后又抓获漏网的一部分。
“驸马,他们……他们是来赚钱的。”张三听了,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辩解道。
但是,对于这事,他也是有解决方法的。
听到他爹的回答,何荣都懒得看信了,很是失望道:“这驸马也真是,就这鸡皮蒜毛的事情,竟然搞得像有大事一样!”
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