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二百十七章让百姓再苦几年
不顾朱纨的叫嚣,王道秋自袖笼里,掏出朝廷让他调查朱纨的公文,递给梁廷振。
梁廷振接过仔细一看,吓了一跳,忙手执公文跑过去让朱纨看。白纸黑字,大红印章,朱纨看过之后,那是更怒了,对着王道秋就怒骂道:“你们浙人没一个好东西,你们欺瞒皇上、欺瞒朝廷,陷害忠良。我朱纨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皇上啊,皇上,你被这些奸侫给骗了啊!呜呜呜!”
想着自己不辞辛苦,尽心尽力在闽浙剿匪,朝廷却派王道秋调查自己,朱纨是伤心欲绝,一个五十多岁的封疆大吏,就这么当众嚎嚎大哭。
看到这所谓的清官、忠臣,还是那副就自己对,死不悔改的架式,王道秋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纵马过去,居高临下,王道秋鄙夷的说道:“朱纨,到现在你还活在,你自己的那个能臣廉吏之中。可悲啊,可叹!”
“我呸,王良桢,你个欺上瞒下,靠媚惑君王往上爬的小人,你也有资格说我。王良桢你少得意,我朱纨今次虽遭你等奸侫陷害,恐难逃一死。但千秋史书终有公道。”
公道!是啊,朱纨说的对,作为一个穿越者,王道秋知道,朱纨他这不是痴心妄想,后世的那些砖家在历史书上,还真给了他朱纨想要的那个“公道”,说朱纨是个清官能臣。
砖家的智商一直都是很感人的,这王道秋也没办法,毕竟人家后面有人,他就是比幼儿园孩子还要幼稚,他依然会是叫兽砖家,依然能占据这个国家的话语权。
心里哀叹着世道的不公,王道秋又对朱纨冷冷的说道:“朱纨,你说的不错,你为官清廉,品行操守堪为百官表率,我辈楷模。至少我王道秋的品行,不及你。”
“哈哈哈,王良桢,想不到你一个钻营小人,还尚有些羞耻之心,还知道自己人品不好。哈哈哈哈,王良桢,你还有得救,老夫劝你辞官回乡,每日三省吾身,做个好人吧!哈哈哈。”
听到王道秋承认自己比他的人品好,朱纨是高兴了,很有成就感。于是面对王道秋这个上官,他狂的当起了王道秋的人生导师。
面对朱纨的拎不清,王道秋又接着冷冷的说道:“朱纨,对,你的人品确实比我强,你是清官,我是脏官。可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这个脏官任职过的山东、陕西两地百姓,在我离任的时候,他们都万分舍不得,都希望我能回去,继续当他们的封疆大吏。而你这个清官任职我浙江仅两年,我浙江上下却都恨不得吃你肉,喝你血?”
“无知百姓知道什么?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看不到以后。本官自信,只要浙江百姓能苦几年,那沿海的那些海匪,一定会被本官剿干净的。”
让百姓苦几年,以后会好!多么高尚的理由啊!一代代所谓的“伟大的人”,不也都是这理由吗?在那些“伟大的人”的认知里,反正他们追求丰功伟业、留芳千古是应该的。老百姓吃糠咽菜,卖儿卖女,为他们的丰功伟绩买单,也是天经地义的。
反正老百姓在他们眼里就是那个,“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这句口号之中的那个“代价”,是可以随时拿来“不惜”的。而老百姓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卖儿卖女,为他们的丰功伟业买单,那就是鼠目寸光,是刁民。
感慨着这些所谓的“明君”“清官”的思维方式,王道秋气的牙痛。非常怨恨的看着清官朱纨,冷冰冰的说道:“朱纨,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认知明君清官的。但我王道秋认为,一个君王他配称明君,那他最起码应该让他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一个让治下大部分百姓一年饿肚子的君王,他可能是运气不好,正好赶上了大的天灾。可一个让治下大部分百姓十年、甚至二十年年年饿肚子的君王,怎么说,他也不配称明君吧?”
“何止不配称明君,一个让治下大部分百姓、连续十年、二十年,年年饿肚子的君王,他不但不是明君,他连人都不是。甚至就是说他是禽兽,那都轻了,这样的君王,应该是从地狱里爬岀来,为祸人间的魔鬼。”
“好,朱纨你有这个认识就好。君王不能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就不是明君,而是昏君暴君,是禽兽。那一个封疆大吏呢?”
“这,这,这!王良桢你六元及第,伶牙俐齿,我朱纨说不过你,我说不过你。”
刚才朱纨骂昏君,骂得很爽,可没想到王道秋话风一转,就把朱纨刚才的理论,又套在了朱纨自己的身上,这让朱纨怎么反驳?于是朱纨在与王道秋的斗嘴中,一败涂地。
把朱纨嚣张的气焰打下去后,王道秋人品不好,小肚鸡肠又痛打落水狗道:“朱纨,在封疆大吏里,你也算是千古一人了。别的封疆大吏吧,贪脏枉法的,百姓恨他,士绅豪商喜欢他;清廉为民做主的,老百姓喜欢他,士绅豪商讨厌他。不管怎么说吧,别的封疆大吏治下,总会有人讨厌他,也总会有人喜欢他。”
“只有你朱纨,你看你治下的浙江,不管是有钱的士绅豪商,还是穷苦的农人;不管是八十岁的老翁,还是五六岁的孩童。他们人人都想吃你肉,喝你血。朱纨,像你一样封疆大吏当到治下百姓,人人都想你死的,这后面有没有来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绝对前无古人。朱纨,一个封疆大吏都当到治下百姓,人人喊杀了,你还有脸觉得自己冤?”
杀人诛心,王道秋这话说的太诛心了,气的朱纨梗着脖力,怒瞪着王道秋,恨不得现在把王道秋给吃了。
朱纨咬着牙,恶狠狠的回道:“王良桢,你不用说那些阴阳话。我承认,自我朱纨到任浙江两年来,是苦了浙江百姓。但我那都是为了剿匪,是为了百姓们以后好。对此,我朱纨问心无愧。”
“是为了剿匪?朱纨你说你这两年,在浙江实施的那些暴政,都是为了剿匪?朱纨,你这脑子,真是让本官无言以对啊。朱纨,本官问你,你这两年在浙闽两省,为了剿匪严法海禁,那这两年浙闽两省的匪,经你两年的剿,是多了呢,还是少了?或者我把话说的再明白点,至你严法海禁后,沿海有多少百姓,去从匪了?”
“那些刁民,一身的贼骨头,他们去从匪,难道还要怨本官?难道是本官教唆他们去的?”
朱纨到现在还不明白,是他的严法让沿海百姓失去了生活来源,被迫去那些海盗头子那儿找口饭吃。朱纨他还把责任都推给老百姓,丝毫不反省自己。
朱纨的固执,真把王道秋气乐了,于是王道秋大笑着说道:“哈哈哈,朱纨,你一个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这还真是让本官对你刮目相看啊!”
“朱纨,你能考过科试,当是熟记历朝史集的,难道你连官逼民反这个道理都不懂?朱纨你记住,你让多少苍生衣食无着,你让多少苍生沦为猪狗,那街头就会有多少的乞丐,那山上就会有多少的盗匪。让百姓苦几年,这话说的好听,可是没有吃食,百姓连几天都挺不过,何来的几年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