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二百二十二章没正形的君臣
商量完了西北的事,嘉靖帝幻想着自己开疆拓土,在历史书上与汉武帝、唐太宗并列,成为千古一帝,为华夏后世子孙所敬仰,他高兴的连大门牙都露那儿了。
嘉靖帝现在被王道秋忽悠的是雄心万丈,接着又高兴的说起了安南那边的事,他笑着对王道秋说道:“说实话呃,朕今天不该揍你小子的。要说与国有功,在本朝你小子当属第一。你不光会搞钱,让朕和朝廷再不用为钱发愁,而且你的那些深挖人性的鬼主意,也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就比如现在的安南,你在山东和陕西打土豪卖田地,张经和徐阶在安南一看,妙啊!于是他俩也跟着学了。开始先是在安南那些,由我们控制的安全区、隔离区搞耕者有其田,免费分给那些安南农人土地。后来其他地方的安南人,一看咱们明军治下,有土地可以分,于是他们就纷纷跑到我们明军的安全区和隔离区来了。”
“人都跑光了,那那些安南军头还找谁收税,还找谁服徭役,找谁去给他们当兵啊?于是安南老百姓跑,安南军头就镇压。而那些安南军头一杀人,张经他们就带兵去维和,杀了军头分田地。就这样安南老百姓的人心,全站到我大明这边了,军头们一个个惶惶如丧家之犬。”
“现在安南大部分地区,己被我明军以及我们组建的安南地方保安队所控制。原来控制安南北部的莫氏父子,已放弃政权躲进了深山,找也找不到了。而原来控制安南南部的安南小国王和他那些保王党,也已经向我大明上书,请求大明允许安南回归祖国。哈哈哈哈哈,回归祖国,安安君臣的上书,朕最满意的就是这四个字。臭小子,安南定已!”
“朕准备明年开春就重设交趾行省,从此以后,这天下只有交趾,没有什么安南。原本准备三年完成的事,张经和徐阶用你小子的招,不到两年就完成了,你小子功大已。还有那西南的改土归流,现在也是形势一片大好,大多数地方的土司巳成摆设,实权掌握在我朝廷官员的手里。剩下的那些深山老林里的,相信他们也撑不了几天了。臭小子,从此我大明再不用为西南担心了。哈哈哈哈!”
一想到自己已为大明开疆一个省,并解决了西南土人问题,功高不逊于太祖、成祖,嘉靖帝是更高兴了。也就更憧憬将来能在他手里,重建奴儿干都司,重建安西都护府,重建北庭都护府,能在后世的史书中,他嘉靖的后面,跟着的是“大帝”这两个字。
开疆拓土,成为种之大有为皇帝,这理想一直都深埋于嘉靖帝那高傲的血液中。只是残酷的现实,让他蹉跎了二十多年,但自从他的世界里有了王道秋后,他的大帝理想,就变的不那么是空想了,至少他现在已经成功的开疆了交趾。
有了一个成功的例子,嘉靖帝现在是越想越期待,看王道秋也是越看越顺眼。等吕方、陶仲文、陆炳、王道秋,很有眼力劲的狠拍了一顿嘉靖帝马屁,说嘉靖帝将来一定会超越唐宗汉武,成为我种华最有为大帝后,嘉靖帝更是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
一顿很让人作呕的马屁大会后,嘉靖帝又高兴的留王道秋和陆炳,在万寿宫里与他一起吃饭。
酒至酣处,嘉靖帝拍着王道秋的肩膀,醉醺醺的说道:“臭小子,功劳你最大,这朕心里有数。这样,你刚向朕汇报浙江那边事的时候,不是说你打算明年开春,想下一趟南洋吗?朕准了,另外你下南洋去的时候,顺道去趟交趾,代表朝廷宣布交趾建省。再给安南那小国王封国公,安南那些重臣封侯爵、伯爵,让他们全部离开安南,迁居南京。”
“另外那张经,也给他封个侯,让他回来入阁参与军机。严首辅老了,过了年就六十九了,那吏部尚书喻茂坚,更是过了年就七十五了,老眼昏,站一个朝会都站不住,可赏他坐吧,一会儿他又睡着了,实在有失体统。不成了,不成了,朝中老臣太多了,该找些年轻的来了。张经今年五十六,正是身子骨还行,脑子最好的年纪,让他回来帮帮严首辅吧!对了,张经调回入阁后,你认为该派谁主持交趾最好啊?”
嘉靖帝讲到了,现在大明朝廷,核心决策圈的一个大隐患,那就是年龄老化。内阁里王道秋是异类,年轻的不像话,但也正因为王道秋年轻身子骨好,所以他在内阁里的角色是:歌名战士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工作内容以出外勤为主,不常留在京城。
而现在内阁里的其他三个阁臣,首辅严嵩现在六十八,其他两个阁臣一个六十四,一个六十一。六十多岁的年纪,以后世的医疗水平,营养水平,对一个高级干部来说,正是干工作的年纪,不能算老。
可对于这十六世纪的营养水平、医疗水平,人均四十岁的平均寿命。那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身体就退化的太厉害,太容易生病,不适合从事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了。
因此现在大明朝廷决策层的新陈代谢,尽快选拔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精英,进入中央核心决策圈,随时准备接班老同志,这就显得很必要了。
所以嘉靖帝现在决定调张经入阁,看来也是在给老严嵩选接班人。毕竟张经比严嵩年轻十二岁,就领导层的年龄梯队来说,很合适。
明白调张经回来入阁,这是嘉靖帝为帝国政策延续的长远安排,而且自己与那张经关系还不错,他入阁对自己影响不大。于是在调张经入阁这事上,王道秋也不反对。
不过王道秋他现在要知道张经入阁后,带着那帮清流官员,都是怎么整他的,都是怎么让他每推行一项政策,都有一群人捣蛋的。他现在肯定会在嘉靖帝面前,把张经说的一文不值,让嘉靖帝打消这个念头。
不过王道秋是穿越者,他知道原历史时空里发生的事,可不知道因为他而改变的那些历史。所以以后王道秋就悲剧了,无数次为自己今天,没拦张经入阁而后悔不已。
不说张经,对于嘉靖帝问的末来交趾老大的事,王道秋想了想后建议道:“陛下,交趾新加入我大明,对于那边的人事安排,必须要慎重,必须要用了解交趾的人,主持交趾那儿的工作,以便交趾可以平稳过渡。所以臣推荐,一直帮着张经收服交趾的前吏部侍郎徐阶,出任我大明的首任交趾巡抚。”
“徐阶,这人的品行和能力,倒是丝毫不逊于张经,是个人才。他还全程参与了收服交趾的工作,对那儿的情况很了解,确是一个好人选。只是他去年可是因为臭小子你,才从位高权贵的吏部侍郎,贬去张经那边当个幕僚的。臭小子你现在举荐他,难道你就不怕他将来爬上来后,再跟你作对。”
“怕什么?他徐阶是人才,难道我王道秋就是泥捏的啊?敢跟我作对,整不死他!”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
说着话,王道秋就是一副二世祖仗势欺人的纨绔样,这把嘉靖帝、陆炳、吕方,陶仲文他们,全给逗乐了。
嘉靖帝也是更觉王道秋这个真性情,能处。于是嘉靖帝又一嘴酒气,拍着王道秋的肩膀,一副大哥很叼的口气说道:“放心,臭小子,那徐阶敢不知好歹,恩将仇报,朕让陆炳的锦衣卫,送他去诏狱一日游,打不死他。”
“对对对,良桢你放心,将来那徐阶敢跟你炸毛,哥哥绝让他知道知道,我锦衣卫刑法的滋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