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羡微微点头,看了看桌上的文书,上面记载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谏议大夫掌议论,有着上朝面君的权利。可是如今天子都是虚设,天下大政,都由桓武主持,朝会都变成了门面功夫,更遑论这个谏议大夫了。
也正因为此,桓武才任他为光禄勋,为的便是调和双方那已经相当危险的关系。
这里就是个杂货铺子,看着杨羡,桓易却是一笑。
“这帮人,是该管管了!”
“不就是些文书么,尽是些犄角旮旯里的破事,晚处理一天有什么关系?今天晚上有个灯会,我带着王仁先走了啊!”
桓璎脸上堆满了笑容。她的这个易叔一般不生气,可是生起气来却也是挺可怕的。
“这些就是你要处理的文书。”
只是如今,中常侍的辉煌早已经过去,而这些内侍,也成了天子最后的护卫。
桓璎刚走不久,一个内侍便走过长廊,来到了桓易的面前。
桓武虽然是神都乃至于天下最为有权利的人,可他仍然是臣。只要是臣,他与天子之间的那层遮掩裂痕的布,就不会撤掉,也不能撤掉。
“我明白了。”
桓易眉头一皱,声音有些严厉。
事实上也证明,桓易反对桓武称帝的方略是个正确的决策。
“胡闹!这里是天子居所,皇宫禁地,你是怎么进来的?”
桓璎撒着娇,看得桓易也是一脸无奈。
“这个王仁,还真是有两下子。”
“这个小的便不知了。只是天子也同时召见了太傅和尚书令两位大人。”
十二年前,陈士死后,桓武与天子之间的合作关系彻底瓦解。当时桓氏内部大多数人都要桓武废掉天子,自立为帝。这样一来,他们这些桓氏族人也就成了真正的天家血脉,皇室宗亲。
对于这个小侄女,桓易有时候还真是没有办法。眼见得桓璎带着杨羡走过了长廊,引得众目纷纷,一时热议。桓易却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痞笑。
“王仁还有一大堆的公务等待王仁解决,你这是要带他去哪?”
这十二年来,桓易硬是将双方濒临破灭的关系维持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
桓易点了点头,心中是不可遏制的一股惊悸。这么多年了,他谨小慎微地维持着桓氏一族与天子之间脆弱的平衡。
可是如今看来,这股平衡,随着杨纯将要进京,已经无法再维持住了。
桓易心中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可能,在有生之年,他是不愿意见到桓氏篡位的那一幕。可有些事情,却不是他能够掌握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