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样分润利益,兼顾到了底层的官兵,对以后刘信启的规划有好处。
如果全是土炕,算下来也就费一百五十两左右。当然,给官员不可能全是土炕,还是会看人下菜,带品级的肯定要用料好一些,但就算这样,费也不会超过五百两。
一是等这批炕盘完,暖炕的知名度肯定全部打出去了,刘信启就可以借着大批量制作成本低的优势,在市面上盘炕赚钱。
“我明白了。”刘信启回道,找高千户,不论是高千户自己找人抽份子,还是他找手下官兵亲戚家属,让他们赚外快,都算是跟高千户打上交道了。
“叔父,昨晚整理缴获的女真战船,发现船上用来压仓的是日本铜,还有十匹马,价值超过两千两白银,不知道我是否应该给诸位大人分润一些。”刘信启问道
“郭大人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怎能食言,既然答应了你,缴获船上的财物都归你,不管上面载的是金是银,就都是你的。”罗成说道,说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那有什么办法?”听到左右都不成,刘信启忍不住问道。
“这个我一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或许可以等到过年时,再送些年礼,我可以帮你先行打招呼。”罗成问道。
刘信启将自己的想法细说了一遍。
“不过郭大人或许不在意,下面的人就难说了,特别是出人出船支援你的登州营。”罗成说道:“你有心分润,但是明着分润肯定不合适,这相当于让郭知州食言了。”
“好木匠我可以给你介绍几个,你雇佣人手时,可以找高千户,就是昨天支援你的将领。”罗成给了一些建议。
“人手够,不够了我可以在市面上雇佣,好木匠缺一些。”刘信启不打算让刘智木参与到这件事中,需要他专心做研究。
“我打算在蓬莱县、甚至登州府推广这个暖炕,前期需要打响知名度。所以我打算给蓬莱县和登州府诸位大人、登州营的官兵,免费盘暖炕。”刘信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面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刘家堡财力有限,只能保证盘最基本的土质暖炕。”
“免费盘暖炕?你具体说说你的想法。”罗成问道。
“我觉得郭知州和吴知县他们,单是盘炕,可能有些不够。”罗成说道。
刘信启的这个想法好处很多。
土炕算上材料和人力,在大批量制作时,需要费的成本很低,不到二百文钱。刘信启话里承诺的这些人,“大人”只是官员,古时官府有官有吏,在编制的官其实很少,登州府加蓬莱县总共应该不到五十户,一户算十个炕,也就五百个炕。登州营都是大通铺,将官可能需要单独的炕,算下来也就两百个左右。
如果这个想法成功了的话,好处就大了去了。
“是有些不够,过几天等船修好后,我会去莱州买石炭,到时候每家再送些石炭,算是‘炭敬’”刘信启说道。
“说了,很实用,但是不够美观,我已经安排了徐管家,到时候找好木匠配合你们,而且你们用料太简陋了,徐管家准备到时候换更好的材料。
听到罗成的建议,刘信启觉得有些不妥。
清朝下官给上官送炭敬是送银子,属于变向贿赂,刘信启这里是真送碳。
刘信启心里暗自下决心,也就今年做这些事,明年一定要有实力改变眼下这种被动、小心翼翼的局势。不说让别人给自己送,起码自己对别人时,可以有选择。
“嗯,这也行。其实你这两千两的东西也不多,郭知州、吴知县等不一定看的上。但是你得先会做人,懂得分享,才能融进这个圈子,不然你一直都会是一个‘外来者’。”罗成最后对刘信启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