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月饷与大同社会
“你既然能提出来发月饷,想来已经有了自己的考虑,直接说出来吧,我们在你的提议基础上再议议。”周心远直接说道。
近段时间,周心远发现刘信启好多想法都是他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前所未有,但是基本都可行,所以在刘家堡管理方面,周心远越来越支持刘信启了。
“好,那我就先说说。”刘信启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
“刘家堡一百多年来没有饿死过一个人,在我作为族长的时间内,也不能打破这个记录,所以我打算,给每个人每月发放生存底线的粮票,确保哪怕他这个月什么都不做,也不至于饿死。这个底线我觉得五十斤粮票比较合适。”
“除了保底月饷之外,凡是做工的都发一份工钱,根据岗位不同、贡献不同区别发放。凡是未满十八岁的孩子,每月发一份成长补贴。对残疾导致的影响工作之人,每个月发一份生活补贴。对超过五十岁的老人,每个月发一份养老补贴。”
“就是这些,大家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刘信启问道。
“既然残疾、老弱都有补贴,那女人生孩子、带孩子是不是也应该有补贴?”刘李氏问道。
“李婶说的对,从开始怀孕到小孩三岁之前都应该有一份生育补贴,三岁之后白天可以放在族里的托育院照看,晚上带回家自己照看。”刘信启考虑了一下说道:“三爷,托育院要尽快建立起来,负责收养照看族里三岁至六岁的孩子,管吃,其他自费。”六岁以后就进入族学了。
“好的,这又是一大笔开销。”刘礼升说道。
“不能这么算,如果小孩在家里,必然拴住一个成年人照看,如果在托育院,一个成年人就可以照看十几、二十几个小孩,这样就等于多出了十几、二十几的成年劳动力,对族里来说,是有益的。”刘信启解释道。
“都发,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发,这几份补贴与保底月饷、工作月饷互相不冲突。”刘信启回道。
“老师说的对,寄养家庭和监护人,族里要做好监管,这件事拜托母亲负责了。不能让小孩太受委屈,也不能让寄养家庭将小孩的钱光。”刘信启对母亲说道:“您再建立一个孤儿院,将不愿意去寄养家庭,或者没有寄养家庭收留的孤儿照看起来。”
说完大家起身散会。
“老师过誉了,学生现在也是如履薄冰,只是尽心尽力为族人做一点事,算不上建立‘大同’,我这么做,也是不想辜负先人授予我的‘仙法’。”刘信启回道。
刘信启明白周心远的意思,周心远是说刘信启想要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刘信启没有接话,刘信启心里是不太认同“大同社会”的,可能在遥远的未来,人的素质提升的非常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非常高的时候,有可能可以谈“大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以目前、甚至是发展到“刘启”生活的那个时代,都根本不可能实现大同。
后面几个族老和管事都陆续提了一些自己的疑问和建议,刘信启一一给于解释。
所有的福利政策,以后还会根据刘家堡的成长做出调整,刘信启作为后来人,当然希望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等大家都没有疑问后,刘礼升最后问道:“那这几个补贴,具体发放多少合适?”
“那就按你说的办吧。“刘礼升应道。
刘信启所作所为只是源于他来自后世“刘启”的最基本的“善”,受五星红旗的教育,刘信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可以自己选择安逸生活或者选择勤劳致富,合格的政府应该能保证每个人最基本的温饱。
“给那几个孤儿找寄养家庭,找监护人,避免粮票发到手里,孩子不懂事乱。”周心远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