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青鳞铺
古代帆船速度,如果顺风,最快能达到一百里每时辰,但这是风向、风速都非常合适的时候。海上行船不可能次次都顺风,因此平均下来只有四十到六十里每时辰。
中国古时的的帆船使用的是硬帆,在不顺风时,可以使船帆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就能更好的利用风力。在极端情况逆风时,横向面对迎风面,通过之子形行船,就能够使船只即使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前行。
山东的冬季风一般来自于大陆,风向为西北风,从西北吹向东南。
莱州位于蓬莱县的西南方向,所以刘信启带领的船队此次行船,大部分时间,行驶方向与风向是处于垂直角度的。
这就导致刘信启带领的船队行驶速度并不快,每个时辰不到四十里,到了晚上酉时(19点),当天总共行驶了不到一百里,刚刚行驶过了黄县所在的海岸。由于大家基本都没有驾驭过大船,经验不足,所以刘信启安排大家夜晚停止行驶,下锚休息。
四艘船互相间隔十几个船身,形成一个矩形的阵势,在距离海岸一里多的海面上停了下来。
晚上刘信启找来赵良,两个人坐在甲板上闲聊。多是赵良在说、刘信启听,说以前的赵家村,说海上打鱼的生活,说逃难的痛苦等等。
“你想不想报仇?”听到赵良说道上次的屠杀,刘信启问道。
“想,特别想,日思夜想。”赵良回道。
“最少三十两,不然你就直接去莱州港,看看那里的价格。”船上的人神态放松了下来,回道。
“你怎么确认那就是你们赵家村的船?”刘信启问道。
“这位管事见谅,我们小半年行船至京东东路,遇到陆上大乱,并没有赚多少,而且我的四艘船大小不同,还请优惠一些,四艘船二十两可好?”
“跟着我的船,我带你们去泊位。”说完,小船在前头带起路来。
“先靠岸,然后再说。”刘信启回道。
“这艘船有一处船舷是我修的,使用的短木板拼接,巧合的形成了一个‘王’纹路,我映象很深刻,不会记错。”赵良回道。
“应该的,你现在也是刘家堡的人了,不能让你们一直憋着委屈。”刘信启回道。
还没有进港口,港口里面就驶出来一艘小船,船上十人左右,全部划桨,船速飞快,很快来到位于最前面的蓬莱号旁边,先是让四艘船全部落帆停船。
……
十一月七日,一大早,天还没有大亮,按照蓬莱号上传来的信号,其他三艘船上的船长和战士小队队长都坐小船来到蓬莱号上。
跟着小船来到泊位,四艘船一一靠岸,刘信启带着战士小队和赵良下了船,其他船上的战士也都下船来,与刘信启会和。
刚才停船时,船帆已经降下,蓬莱号传出“跟随”的信号后,四艘沙船侧面都伸出船桨,划船跟着小船驶进了港。
“此次航行路线有变化,我打算先在青鳞铺停一下,调查调查赵家村之前在青鳞铺丢船的事,给你们通知下。”刘信启说道。
“谢谢族长。”赵良感谢道。
刘信启不懂行价,不敢盲目答应,尝试着讨价还价起来,使自己显得市侩一些,像个真正的商人。
“看你们都是空船,不知道做什么买卖的?青鳞铺是私港,请如实回答,不然,恕不招待。”
“一艘船,停靠一晚上,十两银。”船上的人考虑了一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