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一个个来,不能乱,在我面前排队,谁要是乱来,别怪我们刀剑无眼。”刘信启看情况不对,赶紧大声喊道。周围的的战士也大喊道:“安静!安静!”
看到这孩子成功领到炊饼,周围的人群一下骚动了,议论声大起,大家都有些意动。
刘信启安排战士拔出武器,围成一圈,护住炊饼,自己站在中间对着周围的难民喊道:“我这里有十匹马,有谁能上来给这些马擦擦汗,我就给他一个炊饼。”
毕竟只有一小堆炊饼,没有到拼命的地步,机灵的人立马跑到刘信启面前站定,其他人一看,跟着挤过来。
“怎么个救命法子?”刘信启再次问道。
“早晚各一次,很稀的粥,只能吊着命,早上的已经发放完了。”难民回道。
“难办了!”刘信启感叹一句,留在这里的难民明显都是不相信这些士绅和矿主的,刘信启作为外来人,同样不会被相信,这样刘信启就不好招募这些难民加入刘家堡了。
再次围着难民营转了一圈,发现这个难民营里还有两三千的难民,刘信启叫来刘信昂,对其说道:“你带人去城里的银铺,兑换一百两的钱带过来。”
那汉子上下打量了一下刘信启,回道:“不是,这是救命的粥。”
刘信启走上前对着看守米粥棚子的汉子问道:“这是赈济的粥吗?”
来到掖县东边的城墙外,这里有一大片难民营地,都是成片的窝棚,里面的人大部分已经饿的骨瘦如柴,看到刘信启的马队过来,只是麻木的让开马匹前行方向的道路。
说是救命,可是并没有难民上来讨要。
“第一个上前的,我给他两个炊饼,只是上来擦擦汗就可以拿到。”刘信启一只手拿起一个炊饼举高,再次喊道。
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有三四个大一些的棚子,棚子下有熬好的米粥,不过没有人去喝。
考虑到这点,刘信启想到了以前学到的一个典故,“徙木立信”。秦孝公任命卫鞅实施变法图强,卫鞅将法令准备好后,担心百姓不信任自己,没有立即公布,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金,刚开始百姓不信,没人去搬,卫鞅将奖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将木杆搬到北门,卫鞅立即赏给他五十金,立了威信,方才颁布法令。
有十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全副武装的护着这对炊饼,难民倒是没有强抢的动作,都只是围着看。听到刘信启的喊话,并没有人上前来。
刘信启笑着将手里的两个炊饼递向他,孩子看着刘信启,将上衣快速套在身上,然后小心翼翼的上前接过炊饼,倒退着朝着人群走去,待走到人群边时,转身快速跑开。
汉子没有继续回答刘信启的问题,而是将刀从腰上解下,抱在胸前,看着刘信启,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别多管闲事”的意思。
从窝棚营地穿过,刘信启零星能看到一些穿着干净的人在难民中挑人,路边也有一些小孩子头上插着草,待有人买走。
不过刘信启已经满意,毕竟炊饼也不多。
开始让这些排队的人上前给马擦汗,然后刘信启给擦过汗的人发炊饼,进度很快,排队一刻钟,发炊饼半刻钟不到就发完了。
领了炊饼的人有些走了,有些留在原地,没有领炊饼的大多数人也留在原地,等着看刘信启到底想做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