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信启索性也不继续罗嗦:
“这位出价十一两,有没有更高的。”
感觉这些人都已经清楚明白拍卖规则后,刘信启开始换人主持,拍卖物品的价值也开始走高。
今天刘信启只拿出了打算在高丽售卖货品总数的一成,因为今天是第一天,双方都没有建立信任,来的商人肯定也缺乏重量级,价格必然受影响,所以只卖一小部分。
刘信启没有同意他的购买要求。
有翻译给出价最高那位商人送上凭证。
刘信启同意。
这一番操作,直接就将现场的高丽商人都给镇住了。
“十一两。”刘信启话音刚落,刚才上台试刀的高丽商人就直接喊道。
长刀拍卖完后,开始拍卖比巴掌稍大一些的化妆镜子。
“十二两。”
…
“能让我试试吗?”
“信誉良好的商人,我们下次过来,会优先与其交易。”
下面观看的商人,并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一刀去尾很正常,鱼尾巴和身体连接的部位没有硬骨,而且最细。
“拍卖方式售卖兴汉盟的货品,只会在前几次采用。等我们物色足够信誉优良的商人后,今后会长期与这些信誉优良的商人进行贸易,直接定价供货。而且也仅会与我们认可的商人贸易,不会在与其他商人贸易。”
有个高丽商人说道。
“希望大家下船后,都能尽快筹钱,完成交易。”
待这人下去坐下后,刘信启开始拍卖。
这高丽人应该是用惯刀的,同样先用刀背将鱼敲晕,然后一刀朝着鱼腹部砍去。
这高丽商人上台后,接过战士手里的刀,正准备在案板上的鱼块上试刀,旁边有兴汉盟士兵又递上来一条鱼,并将案板上散乱的鱼块清理了,腾空案板。
“刀已经试过了,现在开始拍卖,这十把菜刀,都是钢制。一把一两银子,十把起拍,底价十两银子,每次加价不得少于一两银子。”
“凭凭证可以下船后在岸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限期在六天内完成交易,六天后我们就会返回赵国,凭证过期作废。”
缺点是较高碳钢偏软,优点是容易打磨,若是刀刃老了,可以自己磨锋利。
“希望大家珍惜这几次的拍卖机会。”
然后是玻璃杯具,玻璃观赏品等等。
一千斤的起拍价格是一两银子,较出发前预先设定的价格提高了四成。
最后在刘信启确认三次没人加价后,价格定在了十七两,出价最高的就是之前试刀的高丽商人。其他高丽商人都还算有理智,并没有胡乱加价。
拍卖一直进行到了午时,不管是组织者还是参与的高丽商人,都已经饥肠辘辘,刘信启没有留这些商人吃饭,而是直接派船将他们送下了船。
现在并不是套近乎的时候,估计也没有人有这个心思。
高丽商人下船后立即都返回了开京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