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说要多少?”刘信启问道。
“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木头。”刘智木不相信。
“没有木头可以用铁造。”刘信启的回答让刘智木无语,又反驳不了。
“盟主。”
因为没有足够强度的、长达十五丈的优质木料,最后设计出来的主龙骨是由两根短一些的直径达六尺(两米)的粗木料用榫卯结构连接,然后在连接处外包厚铁皮增加强度做成。
叶川打断了刘信启飘走的思绪。
“没有,周部长信上说,那些义军什么都缺,这个冬天因为缺衣,光冻死的就有上千人。”
最后定版的船型与刘信启画的草图已经不是很相像了。
“照我说的做就是。”
“用人换?”
为了增强船体强度,船舱内部不得不加了很多横置的船肋,与主龙骨结合在一起。
最后才是建造内层甲板和上层船艏楼、船艉楼等。
除了这个强悍的主龙骨,还有两根直径达到四尺的副龙骨。
中间两个主桅杆高达十五丈(算上没入船甲板下的长度),放倒了和船身基本一样长了。
刘信启没有向叶川解释这个问题,他不会懂,工业化开启之后,劳动力将会是多么的重要。
加上侧肋、橫肋等肋骨,最终组成了一个非常坚固的龙骨结构。
要不是有高丽运回来的巨木,兴汉盟根本就造不出这么大的船。
不用想都知道,那些义军“解救”百姓之前,肯定会先行劫掠一翻,刘信启这样做只是不想让他们无故的多造杀孽。
“那以什么比例换?”叶川问道。
“用他们义军中的老弱、小孩、妇孺,还有劫掠俘虏的金国士兵,‘解救’的河北百姓,只要是人,都可以换补给。”
“我们要这些人有什么用?”
“年后我会派焦睿带领一支全战士组成的特种连前往河北东路,到时候你做好配合。”刘信启道。
“没问题,一个连啊,全是战士,那还不把河北东路搅的腥风血雨。”叶川激动的应道。
刘信启觉得腥风血雨这个词有些不合适,一时间又想不出更恰当的词语,只能转移话题聊起了别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