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吹哨人
直到有一天,出现了一个损人不利己的“吹哨人”,谛听的徐忠才知道了这个事。
这人叫曹方方,之前十一个好吃懒做的无业游民,在老父母膝下混吃等死,在村子里游手好闲。
这个村子中有人很早就加入了兴汉盟,而且听说还在兴汉盟的“皇城使”或者“御史台”工作。
其实就是谛听,只不过因为保密制度,回村探亲时并没有给家人详细介绍自己的工作。
这曹方方虽然缺点很多,但也有一个优点。
因为其游手好闲,爱好找人闲聊、闲逛,所以对于村中的消息比较灵通,谁家长、哪家短都能说出个三四五六。
这村子里有一家地主非常的不看好兴汉盟,在兴汉盟攻来之前,举家坐船出海逃了。由于逃的仓促,家里的地只卖了一小部分,走之前碰到过曹方方,好心提醒他,在自己回来之前,可以种自家的地,总比地被荒了强。
这曹方方好吃懒做,当然不会去种地,不过也将这个消息记在了心上。
没想到的是,第二次吏员招募考试之后,有兴汉盟的官吏来村上普查、丈量耕地。原地主的地本被定为无主,计划招募村民租地耕种。过了两天,竟然又有主了,地主是邻村的一个士绅。
在兴汉盟当官是需要申报财产的,徐忠派战士潜入三人家中进行了搜查,确定他们现有的财产超出了他们加入兴汉盟时申报的财产数额和之后的月饷收入之和,并且超出数额巨大。
兴汉盟毕竟是刚发展起来的势力,村民对于兴汉盟的信任还不是很足够,十几年后的事情谁说的准,没人为了这种虚无缥缈的利益去告发和新官府官吏有勾结的士绅。
“已经探查清楚了?”
最终事情就汇报到了徐忠这里。
让百姓有权力保护自己的利益才是最好的保护。
对不遵纪守法的企业则可起到堡垒从内部攻破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徐忠疑惑。
首先,作为吹哨人,需要的不仅是良知和勇气,同样需要经济激励。一项有效的制度,靠的是法治经济,靠的是规范的法治经济制度,不能仅凭公民自觉。是人都怕麻烦,更怕对自己无利的麻烦,吹哨人制度的奖励机制就可以有效的调动百姓的主动性,相比政府动用大量财政加强监管,其代价要低得多。
现在《兴汉盟行政法》已经施行,对于这种贪污腐败的案件,就不能由着刘信启自己的性子想怎样就怎样,只能由相关部门按照流程进行审判。
“有功就要赏。”
“对了,将这三人贪污的赃款,拿出两成出来,奖励给曹方方。”刘信启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