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大婚
船队兜兜转转走了十天的路程,金币一天就飞了个来回。
刘信启在济州岛等了七天,从蓬莱抽调过来的第一批一百人的官吏到达了济州岛。
将济州的民政事物交接后,四月二十八日,船队再次启程前往倭国。
之前在高丽搞事情让刘信启切实认识到了殖民的难度,在济州岛休整的时候已经息了继续在倭国搞事情的想法。
兴汉盟在対马岛南侧和平户城外都有长租的港口,目前已经完全满足了兴汉盟在倭国的贸易需求。
在大陆人口没有爆炸和航海技术没有跨越性发展之前,刘信启已经不打算继续在海外扩土。
光是海上航行的时间,就已经抵消了一大半的收益。而且为了保证海外领地的稳定,就必须进行投入,先期看来入不敷出。
有这些人力物力,还不如将心思放在大陆上,放在登莱,甚至是辽东半岛,相信收益肯定会远远高于海外的收益。
跟着船队视察了一下兴汉盟在倭国的贸易,发现一切都很稳当之后,刘信启抽时间陪伴了一下“大白”,最终在五月十五日返回了蓬莱。
回到蓬莱后,刘信启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婚礼。
红包里只有一枚纪念性的银币,价值在十斤粮票左右,并不贵重。
然后刘信启出了婚房,来到院外的港口空地上,感谢前来参加婚礼的诸位亲朋,一起吃婚宴。
然后作乐催妆,新娘子被迎出来上了马车。
吃过酒后,刘礼升、刘礼振等刘家堡的长老继续招呼亲朋,刘信启则又回到婚房里。
刘信启与周玥两情相悦、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自然不需要议婚中那些复杂的过程,最终前期准备工作在刘信启返回蓬莱之前全部顺利完成。
周玥下马车,进行了跨鞍等礼节后,脚踩由青布条铺成的路径,进入了院门
兴汉盟的官吏、蓬莱县的百姓也在这一天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准备与刘信启的婚礼一起,放松放松自己。
六月一日,刘信启、周玥的大婚之日。
喝交杯酒。
先是大清早,天还没亮就起床,一切收拾妥当后,刘信启的身份由盟主变为了新郎官。
根据刘信启的要求,此次婚礼并不像赵国皇族婚礼一样庄重严肃,全程都如小老百姓婚礼一样,以热闹为主。
娶亲队伍回到研究院门口后,接下来又是男方随从的人和亲友宾朋讨要利市、钱物、红等,叫做是“拦门”。周家在刘家堡没有亲朋,由周心远的几个年龄大的学生代替,向男方随从亲朋发利市。
合髻。
撒帐。
赵国一般人家的婚礼相较于前朝的六大步骤,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个程序,但在议婚时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