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荆轲?呵呵
这种刺杀中枢的能力有威胁性,但又不像是核弹,不能完全消灭帝国的反抗心,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敌国结盟对抗兴汉盟。
刘信启一直不想走这一步。
因为若走到这一步,兴汉盟必将面临四面楚歌的外交形势。
换位思考,任何一个人作为南赵皇帝,一想到北面兴汉盟可以派人直接过来将自己刺杀,自己完全无法防备,都会寝食难安。
金国、西夏等,同样的道理。
兴汉盟将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所有君主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拔不痛快。
“能隐瞒一时是一时吧。”刘信启自我安慰道。
从“斩龙”计划一开始,就是隐密执行,尽量将知情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可是这个计划的实施需要太多人配合了,包括特战营的六百多战士、谛听、军情司位于大名府一线的探子,还有提供后勤支持的后勤部军吏。
答案是否定的。
他是军情司的负责人,战略方向确定之后,他需要先一步进行情报方面的准备工作。
“那要不要扩大计划目标,现在伪齐估计已经瘫痪了。”刘信宝问道。
而哪个势力拥有这么多人高马大的猛士?答案是唯一的,兴汉盟。
第一,燕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前去游说樊於期:“你全家都被秦王杀了,你给我脑袋,我到时候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将军之仇报矣。”樊於期信了荆轲的话。樊於期是投诚燕国的标杆,意义非凡。
“明白了。”
两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刘信宝出门工作。
“进来。”
荆轲说:“我去可以,先帮我弄三件东西吧。”
“咦!袭击的贼人都是人高马大的猛士。”知情人心里肯定会冒出这句话。
看看史记中的一段记载:“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意思是说“我弄不死你,是因为我想要把你生擒,订立永不攻伐的契约。”
“盟主!”
况且兴汉盟战士执行计划的时候,并没有赶尽杀绝,那些官员的孩子、女人,府里的下人、女眷等都没有杀害,这些也算是知情人。
但,最重要的!以上三件东西的成本和三件东西背后的成本,都不是荆轲自己埋单。荆轲自己从头到尾,只付出了烂命一条。他吃了、玩了、嫖了,还不愿意走,最后是被燕太子丹用话逼走的。
荆轲刺秦事件中的刺客荆轲,史上第一刺客,在后世人的口中评价都褒贬不一。在懂刺杀的人眼中就是个“小瘪三”。
荆轲临走之时,腰里别着借来的人头、买来的匕首和骗来的地图,在音乐家高渐离的伴奏下,慷慨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本质就是赌烂命,敢骗就行。吃饱了、骗够了,最多搭上一条烂命而已,管谁的人头、谁的江山。他从一开始就是忽悠樊於期和燕太子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