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赵良回道。
“你帮我将这份请柬送给汪伯彦。”徐忠从包裹中取出一份信,这份信是赵良写的,与之前签订的协议字体相同。
“还算了解。”
“我们接下来就一直在这里耗着?”赵良问道。
“三个时辰吧,我让战士和参加行动的海军精锐休息,其他人则做准备、看守材料库房之类的,做手脚的就是这些没有休息的人。”赵南回道。
“你为什么不使用手榴弹?”徐忠问道。
……
“已经杀了,当众杀的。”赵南说的这个“众”表示的是谛听的探子和此次参与刺杀的海军将士。
“等谈判结果,若是能和平结束最好,让我们再发展一段时间,过个两三年,到时候就能够以泰山压顶的态势过来压迫他们,到时候他们能够更容易的投降,少造杀孽。”
徐忠听了赵南的解释,不知道是该怪自己还是怪谁。
“我觉得,中层军官的培训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了。”
说完就直接坐在靠窗的桌子前,开始默写。
杭州谛听据点,三月八日。
“火药被泡之后,你有没有试过能不能用?”徐忠显得很无奈。
“我回去后会整理一份科学知识手册,到时候你要好好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徐忠没有责罚赵南。
“谢谢主管。”
“没问题,今晚就看到。”赵南保证道。
火枪怕水,本质上是发射药怕潮,长时间的潮湿会影响火药的性能,但并不代表就不能使用了。
看来赵南在江南的渗透做的非常好,比北方谛听里的一些城组长好多了。
“我们的队伍里出了内鬼,用水泡了我从叶川那里借的火药,就连手榴弹也没有放过,泡在了水里。”赵南回道。
“南赵这边一直没有战事,我就是个贸易中间人的角色,还真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赵南解释道。
赵南拿了一摞资料过来,分开放在徐忠面前的桌案上。
……
郁洲岛,三月八日。
里面宋构的资料占了八成,显得汪伯彦的很少。
“真是神奇啊,原来火药竟然不怕水。”赵南惊叹道。
“不过既然是因为我的原因导致这次刺杀没有成功,我愿意承担所有责任。”赵南见徐忠沉默,主动上前揽责。
“需要,只要我们这几万人在这里,整个黄河南线的南赵军就不敢动,他们会担心我们从淮南直接南下,进入杭州抄了他们的底。”这是一种威胁。
一把刀架在脖子上,被威胁的汉子就算是肌肉虬结,而持刀的人骨瘦如柴,也能让壮汉不敢轻举妄动。
南赵这次一次性在河南布置了近七十万大军,刘信启是真怕这些军队一波冲进京东,糜烂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