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旱极而蝗
“此次干旱初步估计,会影响夏粮三至四成的收成,若是持续干旱至五月份,一些不能灌溉的旱田,有可能会绝收。”罗成汇报道。
刘信启皱着眉头,一手抚额。
真是不让人安生啊。
前脚刚摁住与南赵可能发生的战争,后脚自己的地盘就发生大旱。
“目前兴汉盟的储备粮能够坚持多久?久旱情况下能够人工浇水的耕地占总耕地的几成?”
罗成对这些数字都很熟悉,已经全部记在了脑子里。
“经过这几年连续不断地的内购、外购粮食储备,目前兴汉盟的储备粮能够支撑兴汉盟所有百姓使用六个月。”
“至于水浇地,只占总耕地数量的四成,这还是近几年不断修建水利设施的结果。”
听到这些数字,刘信启总算安心了一些。
“这么说,就算夏粮只收一点点,还是有能力等到秋收对吧?”
昆虫“若虫”阶段基本都是无毒的,大多都是蛋白质。
“那我们就看着蝗灾发生,粮食绝收吗?”徐忠语气中显得很无奈。
而且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唐太宗只吃几个作作秀,可能没事。百信若是将蝗灾中的蝗虫当饭吃,必定会中毒。
具有鲜艳色彩的蘑菇九成九都有剧毒。
此次大旱,非常有可能会引发蝗灾。
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自然界的规律: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强。
“原来如此,怪不得百信都不敢吃蝗虫。”罗成若有所思道。
第三版开始,通告了兴汉盟关于治理蝗灾的策略。
而在刘信启这一世的记忆中,京东这边,已经有五六年没有蝗灾了,这个间隔已经很久了。
“不一定,谁也不知道这场大旱会持续多久,会不会影响到夏种。”
“我们多制作一些竹筐、密集的网子,所有百姓都去捉蝗虫,我相信人定胜天。而且蝗虫应该可以吃吧。”徐忠在旁边建议道。
第一条最主要的策略就是蝗虫换粮。
蝗灾中的蝗虫基本都是带色的。
唐太宗到底有没有真的吃蝗虫,谁也不知道。不过史书中记载的,唐太宗只是在自家的园子里吃了几个蝗虫,有可能还是幼虫。
干旱则会打破这种平衡。
“你说。”
“盟主!”
“当然不会。”刘信启和罗成同时回道。
但是聚集成蝗灾,蝗虫就会变异,分泌毒素,吃了会中毒。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背景:古人认为蝗虫有灵异,修有庙,称蝗神。而且蝗皇同音,百姓不敢捕杀。因此,在古代一但发生蝗灾,都认为是上天降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