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洪水
甘平站在徐州城墙东北角,看着淮河的支流南清河河水源源不断的汇入淮河。
不对,现在应该叫黄河了。
“通知下去,徐州往下,黄河下游两岸的百姓全都迁移,一户都不能留。”
“接令,将军。”手下领命之后立即下去传令。
春汛刚刚过去,夏汛即将到来,可淮河的水位线已经岌岌可危了。
甘平的决定做的非常的艰难。
迁移百姓,不仅会给军政府带来巨大的负担,还会使得黄河下游两岸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全部停滞。
再加上洪水过后的安置,又将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甘将军,我觉得索性放弃了黄河下游两岸的土地,否则每年这么折腾一回,再厚的本钱也经不住。”站在陈逊旁边贾涛建议道。
“几百万亩水浇良田,说舍弃就舍弃了?”甘平反问道。
终于在三月中旬进入了京兆府,这一路攻过来真是太难了。
自古以来,这里都是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秦国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甘平心里刚刚祈祷过后,开封的天就变了。
果然,手下带来一个甘平最不想听到的消息。
之前孙正本打算顺着黄河继续朝北的,可是刚往北走了一段就遇到了一个超级大的瀑布(壶口瀑布),直接截断了水上行船的可能。
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
“不然呢?黄河只要一天不改回去,下游的水患就不可能制得住,再多的田地,没有收获又有什么价值?”贾涛回道。
甘平连夜来到溃堤点,发现并不是原黄河河道那样的溃堤,因为淮河河床低于地面,所以它的河岸并不是堤坝,现在就是河水漫过了河岸,朝着两岸的冲击平原漫了过去。
同时,这里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之地。
今年开春之后,开封集团军从陕州出发,顺着渭水一路向西。
只见宽阔的渭河河面上,竟然出现了一条较为清晰的分界线,将水面分割开来
对于那些顽固分子,不愿意听从命令迁移的百姓,就让军队上去武力镇压,只要不打断腿,就可以使劲的揍。
“将军!将军!”大门外的喊声由远及近。
先是蒙蒙细雨,可一下就连绵不绝起来,一连两三天,天气都是阴沉沉的,淅沥沥的小雨断断续续,好像是老天爷得了前列腺炎一样。
简单测算一下,有加高淮河堤坝的财力物力,还不如从上游直接疏通原黄河河道,再把它改回去,从东北入渤海来的省事。
最终陈逊不得不选择顺渭水向西。
京兆府,渭桥镇。
三月十四日,又是一个大雨之夜,甘平一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坐在屋子里,看着窗外的大雨。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黄河溃堤了,溃堤点就在徐州往下的吕梁镇,距离徐州只有十几里。
可是就在甘平想着这场雨下的差不多了之时,雨势竟然越来越大。
天不遂人愿。
甘平不得不加紧对黄河下游百姓的迁移,开封的陈家军只留了三个营作为底线,其他都派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