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脸哀怨的顾霆,一起目送大姐大下楼,陈冀生挑衅的望了顾霆一眼,小样儿的,还敢不敢不三不四了?
“你这手艺行啊!教教我……”
顾霆也是孤家寡人一个,见一项强势的大姐,在陈三儿面前变了兔子,不由的心有所动。
“哼……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书啥学不会,手段招数书里都有,看你能不能活学活用。”
给了顾霆一个白眼,陈冀生将紫砂杯放在了桌上,准备下去吃饭。
主菜还是昨晚带回来的龙趸肉,鱼生虽说吃着口感不好。
但煎炒烹炸过后,依旧口感鲜亮,方姐带的厨子手艺相当不错。
午饭过后,陈冀生也不休息,带上自己的紫砂杯,小巴上放了几个暖壶,带着众人就过海了。
黄文玉都在,方姐来了自然也不会走,下了游艇换小巴,众人就登上了太平山顶。
白天从太平山俯瞰港岛繁华,确实不如维港的夜景出色。
高楼大厦之下,尽是斑斑驳驳的自建屋,好似头皮上的癞痢一样。
“顾霆,在这俯瞰港城,能看出什么?”
说了要教学,陈冀生也不客气,俯瞰一圈之后,就给顾霆提出了问题。
“繁华?”
“肤浅!”
“我说不好,还是你来说吧……”
两句问答,顾霆就败下阵来,惹得大姐大好一顿白眼,这怂小子就是不敢说话。
“我看港城,就是在规划上缺了前瞻性,你看如今的港城已然高楼林立,人流如潮。
你再看连通这些高楼大厦的脉络,那是一条条的道路,脉络狭窄,则血气不通。
港城虽小,但连接东西,这狭窄的脉络,之后必然影响港城的发展。
漪清,给顾霆说一下,我给地产集团做的规划,说说沿海一线的商务楼就好。”
大体的说了一下,陈冀生就将话语权转给了张漪清,这位跟黄文玉不同,以后大姐大要来,她必然要跟着的。
大姐大、方姐、黄文玉,都在听张漪清的复述,陈冀生也就没了事情。
他端着紫砂杯,就坐在了山路的护墙上,一边喝茶一边想着港城的改变。
以后说起来,不知是从地产集团说起,还是从中医的崛起说起。
但陈冀生觉得,多半还是史老他们的中医,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比较高大上。
听着张漪清的复述,陈冀生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超越时代一甲子的观念,就零零碎碎给了众人一点。
不要小看这些新观念,只要能围绕一点不断钻研,少说能用三四十年,如果自己的观念随之改变,那就受用不尽了。
下了太平山,就去了胡生任职的金银业行,大致参观之后,又在胡生那边拿了许多的内部资料。
借着银行业凋敝的机会,陈冀生开口,胡生帮忙,又弄了许多银行业的内部资料。
甚至汇丰、渣打、恒生的一些内部资料,也被胡生弄到了。
当然这些大多是基础的制度资料,跟零星的业务资料,机密资料不多,但陈冀生要的也正是这些基础资料。
借着胡生关系,陈冀生众人还参观了几家银行,这个行业不懂,是看不明白的。
不过这也不妨碍陈冀生点拨胡生,以后慢慢吃进各大银行及洋行的股份。
在胡生处联系了何生,明天就转一下与何生相熟的几个洋行,同时陈冀生也联系了霍生。
一两年之后,地产集团的资金宽裕了,就要对除了太古之外的三大洋行,慢慢的下手。
慢慢开始蚕食三大洋行的根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干掉这三大洋行。
至于太古,那物件属乌龟的,稍微一缩就没法下口,能不能干掉,全看运气。
之后的几天,陈冀生带着一行人,开始靠着六大佬的关系,进出港城大大小小的工厂。
就跟搞调研一样,带着一群人从头到尾参观一个工厂,有了陈冀生在一旁不断的旁敲侧击,众人也得了不少的干货。
顾霆这边几天下来,光各种资料就装满了两个皮箱,这些东西吃透了。
以后顾霆做个实干型的官员,那是绰绰有余的,差的不过是官场一些尔虞我诈的手段。
这一圈转下来,得利最多的不是顾霆,而是他大姐顾一舟,因为之前就是管资料汇总的。
顾一舟有很好的大局观,最后一天,都能跟陈冀生有来有去的问答几句,观点是很不错的。
方姐这个一路跟着的,收获也不小,她缺的就是基础的管理经验,一个个厂子转下来。
她对于方妮集团基层的管理模式,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这些都是陈冀生喜闻乐见的,毕竟最后得利的还是自己。
至于黄文玉,就是一个小陪读,东西虽说学了不少,但近期没有用到的地方,只能慢慢的积攒经验。
张漪清以前干的就是这些琐碎的营生,收获也不少,但主要的收获,还是陈冀生的那些新观念。
几天转下来,众人都是意犹未尽,但时间没了,明天就是史老过关的日子,陈冀生的归期也要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