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听到了汽笛声,但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火车才停在了这个临时的车站。
跟来的时候差不多,也算是专列,一节车厢、两节闷罐货厢。
只是下来的人有点多,除了史老三个,还有将近二十个一脸风霜的老农,这是老杨的后续人手。
两边是没有联系的,出现这种情况,陈冀生也不犹豫,直接上前,跟史老打过招呼之后。
手一挥带着十九个一身乞丐装的老兵王就到了车站隐蔽的角落。
“小陈同志,我是老马,临时负责人。”
看着眼前代号老马的老兵王,这位是个心思灵活的,双眼透着狡黠。
能做临时负责人,显然是够资格、也值得信任的。
“姐,你跟着接待史老,我先安排一下,火车上的东西,让他们送到老船坞的鱼雷厂。”
史老已经是手中鸟,而老马一行人也需要隐蔽点,陈冀生跟大姐大说了一声。
自己开着一辆货车,拉着老马一行十九人,直奔老杨他们那边。
陈冀生让老马坐在了副驾驶,一路聊了一会,不到四十的老马算是半路出家。
属于当时战场反正人员,二十多的时候被抓了壮丁,正经蒋军的老兵油子。
虽说是战场反正,但时间段不好,解放前的几个月,一场韩战下来,虽说立功受奖了。
但凡事儿都是讲资历的,这位蒋军的副连长,因为资历因为战伤,就这么悄默声的回了老家。
这次总后征召,他也算是抓住了机会,老马这个老兵油子倒是符合陈冀生的一些条件。
作为临时负责人,老马也对整个小队有基础的了解,听了大体的信息之后,陈冀生的心里也有了决断。
老杨这批基本都是老资格的,老马带的这批,也差不多,即便有反正的经历,也比老马早的多。
这老马成为临时负责人,弄不好就是老钟那边给自己的提醒,这位是个不合群的。
了解了大体情况之后,陈冀生也没在车上直接安排,而是继续开车,一路到了老杨他们的大杂院。
开门进院,一车拉上一群人,在大杂院周边,也不算稀奇。
逃港者过来,有港城靠谱关系的还是少数,多半还是两条腿顶着脑袋过来闯生活的。
这些刚来的要求低,也就成了大多小厂的不二人选,管几顿饭,就能得一个临时的壮劳力。
小厂得了便宜,初来乍到的逃港者得到了饭辙,当然这些人的淘汰率也是极高的。
一旦有了要工钱的想法,多半会被赶走,去寻找下一个饭辙。
逃港者们想要出人头地,要么有真本事,要么就得不怕死,港城底层的混乱,跟残酷的生存环境也脱不了干系。
老杨这边还有当时弄得旧衣服,等老马他们换完了衣服,陈冀生就把老马单独的叫了出来。
剩下的十八个,给老杨做初步的摸排,这批人员都是天南地北来的,真正彼此熟悉的也不多。
临时的摸排,也是必要的手段,虽说经过了总后的初期摸排,但每个人的能力,也是需要老杨再熟悉一遍的。
小陈单独提出老马,老杨那边也不以为意,一个个问下来之后,心里也有了计较。
这就是一个副团营级干部的好处了,长久的斗争之中,培养出了极为老练的看人本事。
许多时候,不用问什么,打眼一看,老杨就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兵。
老马就不是他想要的兵,眼神过于活泛了,这样的兵,撒出去容易出事儿。
这样的兵给他的命令肯定是琢磨之后,按照自己的办法执行,不打折扣的执行命令,对这样的兵来说,很难。
“老杨,有没有不合手的人员,老二跟小杨那边,我打算增加一些人手。”
听到陈冀生的话,老杨的眼光一亮,要么怎么说英雄所见略同呢,小陈这话可算是说到了老杨的心坎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多时候就是有高下、亲疏之别,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有些人还是不合群的。
“有,加上新来的有六个。”
扫了一眼陈冀生身后的老马,老杨再次确定,自己不需要的人,又加了一个。
“品性上没有大问题吧?”
对于老杨的识人之能,陈冀生也是认可的,老杨的一双火眼金睛,那可真是火线上练出来的。
多半的连级主官,一双眼的本事就让人侧目,没这本事光会打仗,也是不行的。
再好的临战指挥,没有合手的兵员,那也是白费,连营级的主官尤其重视这个本领。
到了团级以上,就差了一些,因为有下面的得力干将,兵员筛查,一般都是副职或是参谋负责了。
“这你放心,人员的品性都没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