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保住一个老马,借助这张网络,陈冀生能干的事儿,也有很多。
“我用不用见下钟主任?”
临走之前,老马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回头多问了一句。
“行啊!那位可比胡胜利厉害多了,家里收拾一下,下午我带你去见……”
笑着跟老马开了玩笑,见他缩头缩脑的样子,就知道被吓回去了。
老钟不是老马想的那种靠山,只能扯个虎皮,或是救急来用。
接触上,就老马这个黑市的供货商,老钟不弄他才怪呢!
确认了物资渠道,陈冀生心里的事儿也少了一些,捋了一下最近的脉络。
一路马不停蹄,自己靠山有了,大概的网络也有了,这段时间该静下心经营一下了。
从空间收拾了一点儿吃的,陈冀生骑着大国防,就奔芝麻胡同去了。
到了芝麻胡同,这边锁着门,陈冀生一想也就明白了,二姐不动,人员都聚在四合院了。
转头回了四合院,顾霆把车停在了供销社旁边,这个做的就不怎么仔细了。
进了四合院,正屋这边顾霆在看从港城那边带回来的资料,二姐、小妹依旧在翻译克虏伯的资料。
倒座房的小院里,陈小宝也在跟老三、老四,熟悉着傻柱的跤技,也算是有条不紊了。
带着顾霆将车停在了贝子府,一路上顾霆开的有模有样,学车,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再回四合院,陈冀生也有模有样的拿起了领导给安排的书籍,空间强化的效果不错。
虽然做不到过目不忘,但几本家训,陈冀生一下午的时间,就完完整整的背了下来。
老马这边的效率依旧很高,到第二天晚上,陈冀生要的老酒头,同仁堂的史国公酒。
供销社的库存酒,还有牛栏山以及京郊其他几个酒厂的部分库存老酒,基本都弄到了废料场的院子。
看着院子里的几十个大酒坛,库房里小二百个百十斤的酒坛,陈冀生无奈苦笑。
单这些酒,就比五十吨大米值钱多了,老马前期的账,基本算是一笔勾销,便宜那帮嘎杂子了。
找到董大夫说的史国公酒,跟老马弄的酒厂老酒差不多,也是百十斤的酱色坛子。
只是封口细致了很多,应该有好几层,敲开一坛,算上最外面的泥封,一共四层。
用指头蘸了一下,尝了尝,药气很足微微有些苦味,当做平常的酒来喝,滋味不怎么样。
将库里的老酒收起一部分,陈冀生捎带拿出了一些美敌的制式油桶、水桶。
与二战德军的油桶款式差不多,只是结构、工艺上简化了很多。
油桶里该有的涂层没有,这倒比较符合陈冀生的要求,有了油漆涂层,就不好装酒了。
在院外开了一个大酒坛,这是老马给趸摸的酒头。
这个坛子比较新,开坛之后酒精气很浓烈,还带着浓重的酒糟味,这就是所谓的火气吧?
新酒,尤其是酒头,也不怎么适合饮用,泡药酒是很不错的选择。
依着董大夫的说法,不管是普通酒还是药酒,最好放上两年,去一下烟火气跟药气。
同仁堂的药酒,最少就是两年存储,这样不仅药效足,而且入口也比刚泡的醇厚。
开这坛酒,陈冀生是用来涮油桶的,酒头的度数高,也算正合适。
拿着酒提子盛了差不多十斤酒,陈冀生就开始在院里涮起了油桶。
捎带着还将油桶做了下旧,无非摩擦一下,磕碰几下,到时候再弄上点浮土,也就不那么扎眼了。
装了十几桶史国公酒,陈冀生才开始慢慢的收拾院里与库房里的酒坛。
东西有点多,大的酒坛几十个,都要一个个的往空间里收取。
库里的东西也不少,为了加快速度,陈冀生只能自己做苦力,将百十斤的酒坛,一个个摞了起来。
收拾完了之后,陈冀生的脚边就留了两个油桶,一个十斤的酒坛。
俩油桶是送西北的,二十升的油桶加上酒,四十多斤的样子。
最少七十斤往上的酒,还是虎骨药酒,一次喝不了太多,分一分,也够老爹老妈喝上几个月了。
现在四九城刚入秋,酒送过去之后,正好赶上抵挡西北苦寒的开头。
弄好了这些,陈冀生又挑了一小布袋的山参,这玩意儿老马也没少弄。
但品相完整的好参不多,也就二十几颗的样子,剩下的小半面袋,都是跟药材差不多的杂参。
许多都是残缺的,弄不好就是同仁堂那边的。
拿了小袋的山参,以及几份酒头的样品,陈冀生再次跑了一趟打磨厂,运气不错,董大夫在家。
山参放下,最主要的还是让董大夫试一试酒的品质,中医的讲究多。
老董算是大行家,听行家的自然没错。
“小陈,虎骨酒用的烧酒,度数越高越好,不着急喝就用这种,存上几年也跑不了多少酒的。”
老董指着一个光瓶,很快就做出了选择,这是最新的酒头,口感差杂味多,但酒精度是最高的。
不等陈冀生开口,老董又指着另一个光瓶说了起来。
“这瓶烧酒适合泡了就喝,酒是不错,但药效不会太高。
另外这瓶,跟第一个差不多,只是度数差了点,温和一些。”
听了老董的说法,陈冀生也点了头,最后这瓶是酒厂的老酒头,勾兑用的。
至于第二瓶,则是酒厂封存的老酒,可以直接喝的,酒精度比酒头差了不少。
就凭这品酒的本事,老董的手艺也差不了。
“董大夫,这第一瓶酒,我那边几千斤是有的,药材是不是不好弄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