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不知道具体的原理,但只要大概的说一下。
都不用李工那边出手,轧钢厂的技术员差不多就能解决问题。
农村用带着水泵的手扶车,城里用猴版的三蹦子。
一个低端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的圈子,慢慢在陈冀生的脑中成型。
太拖拉的项目,受制于前期的筹备,人员的集中也受到了影响。
风雨欲来,用这个生产线,来支撑太拖拉的生产线,可谓是恰到好处的。
想要以农机支撑太拖拉的项目,产量少了也不成。
产量大,就意味着需要上报。
现在上报新的项目,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但轧钢厂有太拖拉的项目。
一个以总后、一机部、轧钢厂为核心的军工项目。
许可部门、技术部门、制造部门都有了,加上石钢,不上报,问题也不大的。
脑中转了几圈之后,陈冀生没急着召集所有人开会。
而是让李怀德召集了以前生产过柴油机的工程师跟技术员。
一起开了一个小会。
陈冀生把大概的想法说了一下,技术上基本没有问题。
手扶车的图纸,一机部就有,柴油水泵跟柴油机的结合,轧钢厂这边随随便便就可以。
也就加跟三角带的事儿,这活儿没多少技术含量。
至于难度也很少,主要就在弹簧钢上面了,而这个石钢那边拿手。
技术支持有了,陈冀生这才带着老李找了老杨。
新上生产线,这是大事儿,虽说走的是太拖拉的项目。
但一些后续的支持,还是要走轧钢厂这边,老杨也是个跨不过去的坎。
“陈干事,这个生产线,不能以轧钢厂为主吗?”
因为新项目的原因,老杨这边很被动。
听了陈冀生的说法之后,老杨这边的心也跟着动了。
事在人为,这一点在陈冀生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他老杨也有这样的想法,但终归只能是个想法。
原材料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轧钢厂不是不能上马柴油机的项目,但原料确实是最大的难关。
一年生产个百八十台,对轧钢厂而言难度不大。
但数量太少,占用的工人不少,也就没了经济利益。
虽说是计划经济,但基础的账还是要算的,赔本的买卖是干不下去的。
坚持干下去,倒逼上级部门,不是说没机会。
但对厂子一把手的风险太大,这样的傻事儿,能去做的就不多了。
“不走太拖拉的项目,你有办法弄到原材料,我这边是没意见的。”
老杨的想法,陈冀生大体清楚,无非是争权夺利。
但新的生产线,不能当做普通的项目来上。
上了会有被人诟病的风险,这个时候维稳为主。
打着太拖拉项目自力更生的名头,理由多么的高大上。
打着轧钢厂的名义,那就是小山头的自私自利。
两者存在最本质的区别,这样的利弊,不用去权衡的。
观察的角度不同,事情的性质完全相反,老杨这也是被权利迷了心智。
这点很明确,老杨看不明白,只能说明私心太重。
对于老杨的评级,陈冀生这边又拉低了一层。
这货也就做个车间主任还凑活够格。
“老杨,里面差着立场呢,你再想想?”
明白其中关键的李怀德,这个时候不阴不阳的递了一句话。
让老杨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老李说的不错,倒是我这边狭隘了,忽视了立场。
这样吧,陈干事你们只管去做,我这边一定做好后勤保障。”
老杨这算是没话找话了,后勤大总管就站在他的身边。
刚刚还给他上了眼药,这话怎么听怎么尴尬。
“厂会还是要上的,老杨你这边安排,我跟老李找项目的李工做一下图纸。
都是做贡献么,就别分彼此了。
项目都是在轧钢厂这一亩三分地,你是厂长,该有的不会少。”
稳了一下老杨的心思,陈冀生也怕这老小子跟自己的谋划顶着来。
说到底,陈冀生还只是一个采购员,虽说挤走老杨很简单。
但不符合陈冀生的初衷,维稳,慢慢的发展,才是主题。
老杨这样的做事儿不一定行,但添乱绝对是很拿手的。
“好!都是做贡献。”
敷衍的应承了一下,老杨送走了陈冀生跟李怀德。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老杨的脸上多了阴沉。
这么下去,自己这个厂长就真的要成傀儡了。
心里带着不甘,老杨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沉思了一会儿调整好情绪,这才给老领导拨了过去。
等着老杨的还是一顿训斥,很严肃的训斥。
老杨的老领导,可是在一机部的,身居高位许多事情都清楚一些。
陈冀生这个下属单位的小牛人,老杨的老领导自然听说过。
没听说过是不成的,好几个因为他靠边站的,那就是前车之鉴。
现在老部下,想跟这小牛人较力,这跟找死没多大区别。
电话上的语气自然也不会太好。
如今的风云涌动,已经清晰可见了,这个时候给自己添个不知道后台多大的对手。
那是脑子抽抽了,遭了老领导一顿训斥,老杨有些失神的坐在了椅子上。
一个不到二十的小年轻,让老领导也忌惮异常,这是他没想到的。
以前以为只是项目重要,现在看来,项目是跟着人走的。
如果那个陈冀生在石钢,或许项目就会在石钢落地,没轧钢厂什么事儿了。
想明白这些,老杨几次试着说服自己靠上去,但说服了几次。
想到李怀德的样子,只能沉声一叹了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