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上的时候,还在家里呢。
等一脸疲惫的李工到了会议室,陈冀生扫了一眼水泥的桌面,有些无语。
收拾专家楼的那些货,倒是会省事儿,弄了两个半张的楼板做了会议桌。
从楼下将多余的楼板抬上来,还不如弄个木头的会议桌呢。
想及人工成本,陈冀生又有些无语,好像抬上楼,确实更省钱。
“李工,都等着你呢,今天的会也是以你为主。
太拖拉的项目组筹备了挺长时间,能拿出什么成果?”
不理李工的一脸疲惫,陈冀生开口就是气的李工瞪眼的话。
拿什么成果?
机床都没完全到位,能出什么成果?
心里虽说在腹诽,但这是正经的项目组会议,是有记录的。
李怀德就是会议的书记员,这些话可不能随便说。
“前期的筹备工作,还没接近尾声,目前的成果不多。”
瞪了一眼老神在在的陈组长,李工也是感叹这位组长,绝对是地主家出来的。
小农机项目的生产线,刚刚根据反馈,收拾的差不多了,这又要上太拖拉的成果。
“咱们不是通过小农机项目练过兵吗?
练兵总有成果吧?”
这话听着就有些不对了,老钟看着正在诱供的陈家小子。
慢慢的拿起楼板上的茶杯,轻声抿了一口。
一点提示,也没给蒙蒙的李工。
陈处那边也差不多,捡起面前的大前门,给了老钟一根,自己点了一根,开始了喷云吐雾。
“螺栓的抗疲劳,算是过关的。
车桥的钢材,指标上也够了。
但是作为太拖拉的车桥,自重是个问题。
如果自重导致车桥变形,那钢材还是需要改进的。”
有了陈冀生的提示,李工这边也汇报着主要的成果。
柴油机上面,轧钢厂这边的收获不小,但跟太拖拉的柴油机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也就不能拿出来说了。
“如果需要检验车桥的强度,李工,你认为几组车桥合适?”
陈冀生说到这里,李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车桥,对于太拖拉而言,只是支项,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如今的主要难点,还是在太拖拉的发动机跟液压装置上。
这不朝不晌的提车桥,不仅时机不对,程序也不对。
扫了一眼陈处跟老钟,忽视了李怀德,李工好像也明白了一些东西。
“三到五组,是正常的数量。
太拖拉的车桥过长,我觉得十组还是要的。
五组组装好,五组单独放置。
有可能的话,最好有几组要放上其他的部件。”
没深究什么,李工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了大概需要的东西。
再看老钟跟陈处,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我觉得李工说的很合理,既然螺栓跟车桥经过了初步的检测。
咱们就按照李工说的,先做十组车桥,五组组装,五组放置。
陈处、钟主任、李副厂长,你们的意见呢?”
征求了其他三人的意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
陈冀生要来李怀德手里的会议记录,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是其他人各自签字,太拖拉项目的第一步,就算是成功的踏了出去。
太拖拉是保密项目,会议是要有记录的,不跟李工提前说明,也是怕李工说的时候造作。
这些会议记录,再拿出来,可是要经过专家比对的。
语气跟语言环境,弄不好都要再现。
李工其实也经历过这个,只是当时没反应过来而已。
而且李工从来也没经历过,会议过程的还原,所以反应迟钝了一些。
而老钟跟陈处,无论是会议,还是还原都是经历过的。
所以陈冀生诱供的语气一出,两人就做了各种小动作,让李工放松一些回答问题。
“陈组长,现在上车桥,是不是有些早了?”
见李怀德合上了会议记录,反应过来的李工,也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不早了,十五米的车桥,不管是看上去,还是说出来,都是言之有物的。
陈组长的决定不错,老李,你要抓紧一些。”
李工的疑问,老钟回答了。
但具体的原因,老钟没说,他心里的原因,也不能拿在会议桌上说。
“陈处,既然太拖拉的项目要跨出第一步了。
你跟部里说一下,是不是要二十四小时跟进啊?”
陈冀生的补充有些没头没脑,但听了他跟老钟话茬的陈处,点了点头算是做出了回复。
“陈处,陈组长说的不错。
这第一步也是检验轧钢厂够不够格的关键一步。
我看一机部还是需要全程跟进的。
如果轧钢厂没有这个能力,也好提前准备。
二机部那边,如果需要跟进,也可以派人员过来的。”
依旧是陈冀生提建议,老钟做补充。
这么一来,陈处那边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还要牵扯二机部?
扫了面无表情的两人一眼,陈处心里也多少有些忐忑。
太拖拉的项目,好像有些复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