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对于方姐的维护,也是六大佬之中最深厚的。
让方姐在六大佬的圈子里立足,是董生首倡。
如今在陈冀生的面前夸奖方姐,也是这个原因。
“唉……
董生有所不知,陈生的谋划虽好,但我这边人手不足。
陈生不在这段时间,可是让我焦头烂额。”
对于董生的提携,方姐也记在心里,有些炫耀的诉苦,一下就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嗯……
这就是霍生做的不细致了,陈生对于你家如此偏爱。
你却不知好好辅助,这样吧,咱们几个人从公司抽掉几个合用的人手,让方夫人挑一下。”
陈生是极为重要的人物,年轻有气魄,几次赴港,用了很短的时间,几乎控制了港城的地产界。
这样的人值得交好,这是涉及到了子孙后代的关系,董生老成,看的长远。
目前方姐是六大佬与陈生之间的纽带,扶持霍家二夫人,就是维持与陈生的关系。
方姐诉苦,董生顺势而上,直接就给她解决了目前最大的难题。
“董生,你怎么也跟陈生一样,如此溺爱小方。
唉……
小方,以后可要多谢陈生与董生。”
遏制芳妮集团的发展,是霍生不经意之间做的。
陈冀生为芳妮集团谋划的格局太大,霍生回去之后仔细的算过。
恐怕以后的芳妮集团,一点不会比地产集团弱小。
如果不是两人之间有孩子,如果不是陈冀生对二房太过偏爱,霍生早就收回方姐手中的股份了。
如果是陈生点破,霍生这边还能拖延一下。
如今董生直接点破,自己这边再不支持自家二房。
只怕其他五大佬也会质疑他的,如今地产集团的控制权,才刚刚稳定,这样的质疑,结果也是可怕的。
“霍生,芳妮集团已经有了架构,大势不可逆。
何况方姐……”
两人之间最好的纽带,就是二房的孩子们,这点是怎么也拆不开的。
陈冀生的话本不该说,但涉及到了丝茶的生意。
芳妮集团的推进速度太慢,他就不得不说上一句了。
“陈生,可是因为丝茶生意?”
陈冀生说了在不合适的场合,说了不该说的话。
霍生这边稍微思量,也就知道了陈生重视芳妮集团的原因。
“霍生,我的意思是逐年提高原料的收购价。
芳妮集团利国利民,还是需要长足发展一下的。”
如今丝茶的原料价格,陈冀生不需要看账本,也知道是白菜价。
舍弃芳妮集团的利益,贴补丝茶产业,对于产业结构的改善,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陈生的意思是要干预丝茶的生产?”
大佬之间说话,不需要太明白,陈冀生这边提价,自然是要提要求的。
“对!
太古的种植园有现成的经验,咱们的农产品标准,也要早一步与国际接轨的。
方姐前段时间去岛国谈了设备的事儿,这也算是一种投资手段。”
风雨是阻止不了两地之间交流的,即便风雨之中,霍生这些人过去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
工业,陈冀生打造了钢铁圈的雏形。
农业,他不敢在四九城深入涉及。
但从港城倒逼过去,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只要芳妮集团这边打开了红茶在国际上的销路。
陈冀生这边就可以让芳妮集团,打着提高丝茶品质的幌子。
从岛国进口低价的化肥生产线,从农业到化工业。
只要芳妮集团的丝茶生意不停,国内就得被动的跟着转。
转动的产业多了,风雨的范围跟力度就要受到影响,陈冀生能做的不多,仔细算来也是不少的。
“陈生的想法长远,小方那边就按陈生的说法办理。
刚刚董生岔开了话题,不知道陈生要说的是什么?”
芳妮集团很大,而且是自家二房跟陈生的买卖,霍生不想让几位大佬嫉妒。
陈冀生大概说完,霍生这边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咱们的风投,是区分行业的。
诸位看地图,港城背靠国内,面对岛国,向下辐射东南亚、澳洲,向东远瞰南北美。
背靠国内,就有充足的原料跟人力。
背靠资源地面向大市场,港城虽小,但工商业大有可为。
咱们之中又有董包两位船运大佬。
地产集团的工业大厦,如今已经有了雏形。
剩下的需要我详细的解释吗?”
作为四小龙之末的港城,还有一个东北亚金融中心的名头。
之所以排名最后,主要原因就是受地理影响,轻工业发展的不是很突出。
东北亚金融中心加上轻工业,应该是妥妥的第一才对。
排名最后,只是因为轻工业确实有短板。
陈冀生想要改变这种排名,扶持港城的轻工业发展也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除了发展轻工之外,改变国内的原材料出口的模式,也是陈冀生想要做的。
做资源国,只有被掠夺的份儿,但原材料稍微加工一下。
每增加一道工序,就会有一部分产业在国内沉淀。
用不了几年,芳妮集团跟港城的轻工业,就会带动起无数条产业链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