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在股市上遭到重创,也有航运业的牵累。
这几年,太古一直在更新机队,耗费不小,港城分部这边的资金不足。
所以两人发起沽空跟收购,太古的反应才很被动。
加上鬼佬本土的部分银行家,被胡生拐去了大洋彼岸,种种巧合之下,太古才在股市上被两人重创。
不然凭借太古的实力,想要两天时间拿下如此多的股份,也是不可能的。
如今遭受重创的,只是太古的港城部分,其总部还是在鬼佬本土安然无恙的。
虽说太古的重心在港城,但主干却在鬼佬本土。
主干未失的敌人,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董生说的有道理,但进军东南亚,霍生也是说过的吧?
种植园、业、太古手中的可乐代理,这次作为交换条件。
当然造船业可以拿下,也要拿下的。
如果他们在澳洲有矿业资产,也可以一并拿下。
这个就不是首要目标了。”
虽说更看好太古在澳洲跟加国的一些产业。
但陈冀生这边,还是要从六大佬的利益出发的。
拿下造船业,对董包二人有利。
拿下种植园、业、可乐的股份,对六大佬有利。
直接针对太古的矿业出手,只对自己有利。
权衡之下,陈冀生这边也只能做出退让,只涉及太古在澳洲的部分产业。
“拿下可乐的代理,陈生是想要做业的原料供应商?
如果这么做,咱们还要跟大洋彼岸的农场主竞争,后续的问题不少。”
董包二人,自然是看好船厂的,根据陈冀生的说法。
包生这边也大概有了框架,七大佬的港资进驻爪哇,也是之前有计划的。
相对于造船业,可乐的代理权,对六大佬的整体而言,更好一些。
但是,进入一盘新的生意,就要面对新的竞争对手。
但大洋彼岸的农场主,也不是好对付的,前路也不是那么平坦的。
陈冀生的一些谋划,跟航运的发展息息相关。
董包二人如今不仅要面对人才不足的窘境,航运上的运力不足,也是很快就会面临的问题。
自己造船虽说慢一点,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船舶的投入。
太古的造船业是现成的产业,跟董生不同,包生对于造船业,有些志在必得的意思。
“谈的时候,以造船业为主,可乐的代理为辅,业就无所谓了。
没有太古的业,咱们也可以自建,到时候就要麻烦董生跟包生了。”
大致的估算了一下之后,陈冀生也给了两人答案。
有些东西确实需要权衡一下的,太古的闷棍,只能是突发的黑天鹅事件。
港城这边最好还是不要过分的关注太古的业,容易被人怀疑。
以董包二人为首,进入东南亚的业市场,也算是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六大佬的嫌疑。
定好了拆分太古的计划,等着去跟太古讲和的董包二人,也匆忙的离开了纽扣厂。
事情进展的顺利,陈冀生的心情也不错。
大洋彼岸捞金,重创太古,最近六大佬在港城也有些张扬了。
拆分太古之后,六大佬这边也沉寂一段时间,年中港府这边还有劳资纠纷一局。
借助捞金得来的资本,维港商圈的核心地块,也要加速掌控了。
到那个时候,地产集团恐怕也要浮出水面,跟置业集团死磕了。
想到劳资纠纷,陈冀生微微皱眉,如今受制于资金、人才,劳动力密集的芳妮集团没法拓展。
工人的数量太少,也会影响六大佬的话语权。
拆分太古的进展很顺利,四天的时间。
董包二人不仅从太古身上获利不菲,还顺利的拆分出了造船业跟可乐的代理权。
业的损失,对太古来说属于重创。
但还有更让太古揪心的事,在鬼佬本土发生了。
本土到港的红茶被检测出了鼠疫,连续的重击,让太古的反应慢了一拍。
不等平复事件,本土那边就将这个消息曝了出去。
大规模的红茶退货浪潮,又一次重击了太古。
随着时间的推移,失落在海峡的运茶船,也出了结果,触雷沉没死伤惨重。
业船队,也是一样,损失更为惨重。
爪哇军方那边,也很明确的给了太古答复。
这是军方对太古傲慢态度的回应。
两处船队的善后,对于太古来说,也是巨大的资金黑洞。
一直以稳健著称的太古,因为在爪哇处事不当,一下就变的岌岌可危了。
董包二人交易出去的股份,经过连续几次的重击,再次腰斩。
这些消息到了陈冀生的面前,他却拦住了想要继续出手的董包二人。
如今的太古,无论是红茶还是航空业,都不是港城大佬可以轻易染指的。
让这两个主业,慢慢的拖垮太古才是正理。
面临善后需要的巨大资金黑洞,太古接下来就要开始走变卖产业的下坡路了。
墙倒众人推,此时的太古在陈冀生的眼里,已经垮了。
现在还不是分尸的时候,以后的太古,会面临各种敌人的撕扯。
没个三五年的时间,太古也很难真正的垮掉。
借着太古的残尸,慢慢拖垮组成太古的资本,才是正理。
太古算是完了,董包二人手上的资金,就被陈冀生拆借了过来。
胡生那边的资金回流还是需要时间,鬼佬的银行家们,开始给他设置回归的障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