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的说法是很准确的,虽然是亲历者跟执行者,对于这次赴美淘金之旅,胡生没有这么清晰的认知。
想到临行之前陈生给的手段,胡生现在想来,这位年轻的大佬,才是这次行动的主导者。
资本血腥洗地,也是经过他电话同意的,只是当时的胡生被巨额的获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明白了,我听陈生的。
这段时间,我主管一下投资集团好了。”
擦去头上的冷汗,胡生适时的醒悟了。
任谁被抢之后,都会做防范措施的,这次是占了突袭的光。
洗一次地之后,恐怕就不会有下一次了。
经过这次洗地,不要说储备金了,大资金的流动,就会惹得金融大佬们的关注。
陈生说的不错,再次突袭,只能落入圈套之中。
“尽力将鬼佬们拉回来。
近期资金充裕,地产集团陆续会对置业集团跟四大洋行出手。
咱们需要鬼佬本土的后盾。”
地产集团的规模太大,前期需要一些保驾护航的手段。
之前,陈冀生计划腐蚀一批鬼佬入局,如今有了更好的选择。
地产集团当然不能放弃这批鬼佬的银行家,相较于华尔街的金融资本,老派的银行家也比较好对付。
夜里大致了解情况之后,第二天就是上大菜,七大佬分赃了。
陈冀生这边独得大头,六大佬均分其余收益,这也是之前定好的。
至于胡生手里的各家私房钱,那就是各自之间的秘密了。
出资多的收益多,这也是资本的规则。
对于有的大佬而言,这次的收益,基本就是资本的跃迁了。
这也是陈冀生给六大佬带来的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收益。
很丰厚、也很可观,未来可期这样的词汇,恐怕是充斥在六大佬心中的。
霍生想及当时陈冀生的一皮箱美刀,也不由的感叹自己当时的选择。
“诸位,资金已经到位,企划书在霍生那边。
全方位铺开咱们得经济蓝图吧!”
分赃之后,陈冀生的话很简单,没有去长篇大论。
许多计划,已经被张漪清做成了企划书。
资金到位,就可以开始了。
虽说人才的缺口大到需要全面培养,但六大佬原本的架构,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的。
港城经济的起飞,就在眼前,陈冀生这边有些时不我待的感觉。
“陈生,人手问题,是不是可以通过胡生,招一批?”
陈冀生无话可说,霍生这边话却多的有点说不完。
各种企划书,对于沙田那边的工业大厦,以及公房要求很高。
地产集团的人员不足,破产的银行及地产公司的员工,就成为霍生的目标。
无论怎么铺开,人手是最要紧的问题,钱再多没人去用,又有什么用呢?
“先做外围吧。
工业大厦的要求可以放低一点,无非是我们投资的企业。
先建临时的厂区,一边发展一边建厂。
建筑的基础工人,港城是不缺的。
项目集中开建,集中管理,这样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
人手的选择,是六大佬的问题,地产集团,陈冀生不想安插过多的人手。
即便想要安插,人手也不会在港城选择。
人员压力,也只能留给六大佬了。
目前的形势,细节还是可以不用太过计较的。
只要有了架构,以港城三百万的人口规模,还是可以支撑起目前产业的。
一边建设一边发展,损耗会有,但相比港城经济起飞的红利,只是末节而已。
但是,地产集团还是需要保密度的,这样一个巨大的财团,突兀的出现在港府眼中。
迎来的不会是支持,只能是打压。
以公房为基础,以六大佬的联合为方式,慢慢推出房产集团才是正理。
港府对于霍生的关注,虽说在减弱。
但总有一批死硬,会盯着他的,目前还不是地产集团出头的时候。
强调了一遍保密之后,陈冀生这边也做了退让,允许霍生招聘一部分原本行业的从业者。
按照陈冀生的想法,这批人是不能用的。
他们在原有行业里都有一定的地位,关系过于杂乱了,不利于地产集团的保密。
但霍生这边缺人,也是很急迫的问题,相互之间的妥协,也是资本的合作方式之一。
“陈生,投资集团这边,是不是可以引入一些港城的大佬进入呢?”
霍生这边的问题,解决的并不顺利。
胡生这边也就有了问题,投资合股,自然需要拉人入局。
在人员选择上,恐怕陈生这边是有要求的。
“尽快出名单,我大致的看一下。
咱们找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狼子野心的不要拉进来。”
对于合股的人员,陈冀生这边有几个是需要排除在外的。
但有些话不好明说,明确的说出抵制哪些人,有可能招致六大佬的忌惮。
谁没有几个亲故,牵扯进去之后,影响了七大佬的关系,就得不偿失了。
陈冀生的指向,六大佬也大概清楚,之前说过的。
有几个人,在策划一场阴谋,目标可能就是维港商圈的一些地块。
对于这些人,在座的大佬们,也是心知肚明。
港城上下的大佬,也不都是同路人,有些人确实需要隔离在圈子之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