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借机以港城为踏板出去,就不能跟七大佬有任何的关系。
回国之后再跑,那就是他们的本事了。
又跟胡生商定了一下,电子产业园引进设备的事,这两件事是可以并在一起做的。
既然做了技术培训班,陈冀生也打算给二姐这边培养一些可用的人才。
哪怕是电子园区的女工,也要对电脑有所了解的。
这样培训人员的数量就很大了,遮掩作用也更好。
“陈生,那边是要有变化?”
送走了胡生,方姐有些担忧的问道。
过来的人需要看管,这是方姐没想到的。
涉及到了北边,就没有一件事是小事儿。
许多东西,方姐觉得自己应该提前了解一下。
“可能会有变化,但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之后轻易不要去北边了,将大浦的荒宅再整理一下,当做秘密的会面地点吧。”
将来局势,陈冀生也没法预测细节上的东西。
加上自己的一些谋划,肯定会搅乱一些东西。
具体是个什么样子,陈冀生也只能经历过之后,才会明白。
很快大姐大顾一舟的联络员也来了,上面的安排很讲究,是个漂亮的小女生。
陈冀生详细的给她说了一下自己的安排,以及培训人员的范围。
在范围上,陈冀生着重的强调了一下基础,岁数也放的很宽。
这样一来,陈冀生想要的那些人,一大部分,都会在这个范围之内。
等人员来了港城,这边还能再筛选一下。
只是陈冀生不知道那边的速度怎么样,如果太慢,自己这边就没时间筛查了。
需要保护的人太多,人员的范围,陈冀生也不能轻易的透露。
如果时间上来不及,只能错过这个机会了。
送走了大姐大的联络员,陈冀生也有些无奈。
小女生这边是要层层上报的,加上人员的筛选时间,一个月之内,恐怕很难做的妥善。
做完了这些陈冀生就开始等待,等联络员那边的答复。
等摩尔等人的考察团回国,也要等设计电子产业园的设计师。
最近能做的,就是帮着二姐规划厂区了。
虽说有了大致的设计图,但细节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记挂着新的电子钟表产业,摩尔等人在港城待了两天,就匆匆的回国了。
这也意味着,机械设备的订单,马上就要开始起运了。
二姐这边在港城的身份,也做好了,关系上是胡生的一个远房表妹。
大洋彼岸的移民二代,基尔的学生,正经南加州伯克利的毕业生。
这些身份,在资本的运作之下,会跟机械设备一起到达港城的。
给二姐做假身份,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以国内的身份,别说是办一个电子产业园了。
就是在港城开一个杂货铺,都有被遣返的风险。
电子产业是高端产业,也是各国所关注的产业。
偌大的电子产业园在港城建好,说了算的是来自四九城的。
在哪也说不过去的,二姐要是敢以四九城的身份开厂。
鬼佬那边就敢扣押到港的设备,即便有摩尔、基尔做背书也是不好使的。
给二姐弥补了身份的问题,董包二人的货船,也载着首批电脑到港了。
本来是准备直接送到北面的,因为开设技术培训班的原因,绝大多数的电脑,都要在港城这边卸货。
胡生那边也很干脆,直接给大洋彼岸发函,又定了一批货。
就是打着开设技术培训班的由头,ibm那边也很给面子,直接就答应帮忙办妥那边的手续。
大型电脑,也算是军方管制的物资之一。
不是想处境,打包上船就可以的,跟以后的高端定制差不多。
也要有身份上的要求,别说是国内了,就是港城的大佬,没有合适的由头,也不可能随意订购的。
电脑到港,还需要等着大洋彼岸的技术工程师过来组装。
因为电脑本来是要运到国内的,所以货物跟技术工程师是脱节的。
胡生这边准备好的货损通知,也只能暂时压下,等着下一批再用。
人货脱节,也正好为人员的筹备留出了时间。
大型电脑,生产需要技术,组装、使用也不是随随便便的。
组装,涉及以后的设备转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型的电脑,算是目前市场上,最大型的精密电子仪器了。
在组装上,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学科来学习。
对港城而言,组装或许没多大作用,但对于国内的研究者而言,组装却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
不仅是组装,甚至包括运输,都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
货物到港,胡生那边本想直接运到港岛的。
陈冀生这边给了新的说法,先放在九龙的仓库。
技术培训,要从货物装运开始。
给胡生这边的由头,就是打造港城,组装维修电脑的专业团队。
陈冀生这边还让胡生联系了一下ibm,毕竟远隔重洋,港城这边是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的。
出资在大洋彼岸,再办一个技术培训班,也算是水到渠成的。
有些人,陈冀生这边需要他们在港城沉底,仅是港城的培训班,不足以拖延足够长的时间。
送去大洋彼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能学习电脑技术的,多半都是涉密的行业,漂洋过海的去ibm学习,也意味着巨大的保密漏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