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敦煌。
国外学者们的情绪一向是复杂的。
他们说着“对于华夏的研究始于敦煌”“敦煌是世界文化最宝贵的艺术博物馆”。
对敦煌的文化极为痴迷。
但另一方。
却对华夏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考古文献,持有轻视,傲慢,甚至否定的态度。
而对于资料片的制作,唐文景这边也是感觉颇有麻烦。
这一周,三人完全是一路加速前行,完全是依靠现代化的手段来走的。
兔子一向就是这样的。
终于就开始装死了。
刚刚订好机票,没来得及打电话通知一声的时候,那边便先打来了电话。
“哈哈,江局太客气了。”
学术,唐文景拿捏,但这个资料片能不能做好,会不会枯燥到扑不起一点浪花,这方面唐文景还是有些忐忑的。
“哈哈,帮衬谈不上,但有需要我的,那就尽管提!”
大型文艺演出——《张骞》。
不由得多看了李景霖一眼。
是一定要被重新提起的。
【这踏马的.张骞到底是怎么活下来,还能走完全程的?】
可历经磨难与捶打的民族,生命力却如此的顽强。
对于接下来各自的内容制作。
电话另一边轻轻顿了顿,旋即便试探性的开口问道。
说到这里。
这才让江松放心下来。
“啊,是的,您是”
李景霖笑了笑。
毫不掩饰眼中的欣喜。
这其中,大有可为。
“李先生,不如咱们先去吃个饭?下午有个会议,咱们会议上再聊?”
无论是刻板印象,还是对华夏文明强大历史的嫉妒。
不然,你李景霖或许不介意,但说出去,别人可会觉得我江松不会做人啊
“也行,那就吃点吧。”
“李教授,不知您最近忙不忙?我这边有点分歧,大家想要听听您的意见。”
在历史长河的波涛汹涌中,总是会出现奇迹,总是会出现创造奇迹的人。
“是啊,非常可行,如果能够彼此联通起来,可以通过我们两家的力量,形成两点一线,然后向外扩散,影响到更多的项目进行联动。”
和隔壁鹰酱那种雷声大雨点小,喜欢bb叨叨不干事儿的风格可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呢?
“老唐说的对,不过,小李同志,到时候如果我们有什么难处,您可一定要多多帮衬一下啊。”
在最近这几年里,随着华夏的文化复兴。
和敦煌文旅的人打一声招呼,见个面,然后随时等待召唤。
仅仅只是过去了三天。
电话的另一边响起了陌生的声音。
各自开始进行手头的事。
面对着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重回世界巅峰,他们不愿意承认华夏强大是“自古以来”。
这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土地上,多灾多难。
可一点都不是什么“讨好国外老爷”。
李景霖沉吟片刻,便开口说了起来。
直到后来,话语权的削弱,再到华夏学术圈影响力的增加。
领头的是一位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的清瘦中年人。
“那我们可就等您来了,您可要来指导指导。”
积累起来的内容与力量,超出想象。
李景霖回到京城,而唐文景则是回到长()
安。
纪录片--《河西走廊》。
也让三人感到浑身如散架了一般,就算李景霖体格很不错,也依然感到无比的疲累。
李景霖这一幅敢于放权的样子,则更是让两人感到后生可畏。
眼中皆是微微放亮。
“哈哈,江局客气了。”
可毕竟这样的人太少了,江松一时之间还是有些不敢确定。
李景霖笑呵呵的看向两位。
这也正是这一系列活动进行的核心因素之一。
但李景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眼中只有工作。
“彼此取长补短,信息共享,通力协作,对工作推进显然更有好处。”
“哈哈哈!应该的,小李同志,您就放心吧!我和老高肯定给你办的明明白白的!”
“不敢当不敢当。”
李景霖笑了笑。
于是。
华夏的学术圈,对敦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可行,非常可行!”
别人不知道,但李景霖三人这种级别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
唐文景第一个就点头了。
见得李景霖,中年人马上笑着迎了上去,伸出手,与李景霖握在一起。
时间慢慢度过。
看着工作趋近于平稳的酝酿期,李景霖的工作便稍微松闲了一些。
也正因为感受如此深切。
非要形容,那便是
由己度人。
而双方这样一匀。
于是,便动身前往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