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入寒。
大雪纷纷扬扬,将天地染上银霜。
咸阳宫内,炉火通明。
嬴政身形越发消瘦了,即便屋中炉火燃烧的正旺,身上依旧披着一层厚厚的毛毯。
扶苏站在殿下。
“不过这些需你自己去思考。”
如果段落错误请您稍后用主流浏览器访问(chrome,safari,edge...)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不将这些匈奴人打怕、打灭,匈奴人就始终会贼心不死,与其让匈奴南下侵扰大秦疆土,还不如大秦主动出击,将危险扼杀在国境之外。”
宫中宦官都已离开。
扶苏道:“儿臣记住了。”
“虽有北原跟南疆两所军官学院填补,又有将关中的学室子弟,送到关东出仕,只是相较关东被捕入狱的官吏,数量还是有极大的缺口,朝廷短时恐都填补不上。”
“儿臣明白,只是大秦过去得罪士人太狠,很多士人不愿出仕,而关东各地的贵族豪强,对大秦十分忌惮,也鲜少愿意出仕,这次大秦又将地方不少贵族豪强清扫,更加剧了关东对朝廷的恐慌,儿臣目下也无太好办法。”
嬴政道:“你处理朝堂政事已有一段时间了,对朝堂也较为熟悉,但掌权天下,跟你过去所做的事,并不完全一致,经济大权固然重要,但想要执掌天下,最重要的不是钱。”
“对于朝廷颁布的政令,关东各郡县分歧很大,有的郡县对朝廷政令很是抵触,也极为不满,也有一些郡县十分听令,将这些政令老实的推行了下去,整体来看,朝廷颁布的政令,最终都落实了。”
“随着时间推移,朝廷能从关东征发到越来越多士卒,到时南北两军中,不少老秦人也能得以退伍,回归到关中,大秦之根基,也会随之得到稳固。”
嬴政良久无言,将纸放在了一旁。
“也能大用。”
“现在关东出身的士卒已有人在军中崭露头角。”
“用不了几年,大秦官吏短缺的局面,便会得到极大改善。”
嬴政微微侧了一下身子,在无人注意到时,一丝泪水悄悄的涌出了眼角,却又迅速的消失在纵横的沟壑之中,他肃然端坐,淡淡开口:“靠近一点,朕有些话想给你说。”
“因而长城一定要继续修建。”
“但朝廷前段时间,对关东抓得太紧太严,导致地方官吏奇缺。”
“只是修建其他道理,恐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儿臣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但目前这条道路是足够了。”
嬴政平静道:“再近一点,朕有些看不清了。”
扶苏道:“回父皇,北原已安定下来,随着朝廷跟匈奴缓和关系,边疆目前并无太大冲突,整体局势是趋于平和的。”
“不过依旧不时有小股匈奴人跨过边界,踏入到我大秦国境,进行劫掠,这对于边疆安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而言,边疆已没有过去的剑拔弩张,双方其实都较为受益。”
他在纸上摩挲着,笑着点了点头,道:“这纸摸着的确不错,具体有何作用?”
嬴政蹙眉道:“朕只是给你做寻常的交谈,无须这么在礼。”
扶苏道:“回父皇,据少弟讲,这纸会是日后取代竹简之物。”
“请父皇过目。”
“父皇尽管放心。”
“要将天下的财政大权看住抓住。”
“据少府估算,明年朝廷的租税赋,会比今年高三成以上。”
“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在所不惜。”
“扶苏谨记。”案前的扶苏挺身长跪,肃然拱手。
“不过北疆跟匈奴的摩擦一直存在,也能源源不断提供士官,而地方初级学室也在不断修建。”
“而是兵!”
嬴政道:“你理政已有一段时日,南海目下情况如何?”
扶苏点头。
“但各地或多或少都生出了一些乱子。”
嬴政道:“天下未定乱世之时,用人要不拘一格,即便稍有瑕疵,只要有才就可以大胆启用,无须真就非熟读秦律,知晓秦法的人才能出仕。”
嬴政摆了摆手,浑浊的双眼,闪过一抹清明,吩咐道:“其他人都下去吧,扶苏你递上来吧。”
他冷笑一声,轻蔑道:“地方的乱子,儿臣并未让蒙毅去插手,只是让关东各郡县自行处理。”
“父皇.你这是.”扶苏心中有些慌,他已感觉到了不对,始皇这一番交代,更像是临终嘱托。
“大秦自来只崇尚一个道理。”
“请父皇明鉴。”
嬴政并未急着开口。
“最近军中冒头的,韩信、章豨、翁仲、杨武、杨喜、苏胡等人,都可为用,不过具体能不能用,能不能大用,则要靠你自己去权衡考虑了。”
“是无尽的悬崖。”
“等地方钱币供应量上来,地方的商品交易也会大为发展,今后数年乃至十几年内,朝廷的商税都会得到不少提升,而这也是朝廷执意插手关东经济大权的主因。”